任先生,51歲,聽鄰居說早點起床對健康好,於是每天早上5點起床,但是改變起床習慣后,每天都感覺睡眠不足,早上起床後都是昏昏沉沉的,家人瞭解後都勸他改變起床習慣,建議睡到八九點再起床,他不知道應該如何做,決定去諮詢一下醫生,同時進行相關檢查。
來到醫院后,我們瞭解了他的就醫需求,對他進行問診,我們向任先生進行提問:“我們來瞭解一下您的日常習慣和身體狀況,您通常幾點入睡,睡眠品質如何?有沒有慢性疾病或者身體不適??”
任先生:“我大約在晚上10點上床,早上5點起床,睡眠還算穩定,但有時候會起夜,最近一段時間,總感覺睡眠不足,我沒有嚴重的疾病,就是偶爾覺得關節酸痛。”
瞭解了任先生的生活習慣,我們對他進行體格檢查來看,血壓、心率和體重都在正常範圍內,但是考慮到他的關節問題,我們需要監測骨密度和關節磨損情況,骨密度測試顯示有輕微的骨質疏鬆跡象;隨後進行睡眠監測,睡眠研究顯示兩小時深度睡眠週期可能偏短,可能導致早晨起床后感覺疲勞。
通過體格檢查和睡眠檢查,我們進行健康指導,對於50歲以上的成年人,理想的起床時間並不是固定的5點或8點,而是取決於個體差異和身體需求。
一般來說,充足的7-9小時睡眠更為重要,如果我們的睡眠品質良好,早上感到精力充沛,那麼6點到7點起床可能是適合,考慮到任先生關節問題,避免過早起床可能有助於減少關節壓力。
建議可以嘗試調整作息,比如保證每天至少7小時的高品質睡眠,觀察一段時間後看是否能改善整體精力;同時加強關節保健,適度運動和補充鈣質,如果關節疼痛持續或加重,應進一步就醫檢查。
健康起床時間是一個個人化的過程,需要結合個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習慣和工作需求來調整,但對於老年人來說,一個穩定的作息更有利於身體健康,因此我們可以選擇最佳的起床時間,以此來提高睡眠品質,下面讓我們具體瞭解一下。
不是5點也不是8點,5點過早反而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實際上過早起床可能比熬夜更加傷身。在2019年哈佛大學曾經展開過一項研究,選取了52名體格健康的年輕人作為試驗者,將他們分為兩組,在同樣睡眠時間的情況下,早睡的試驗者會有更多孤獨和憂慮的負面情緒,而且後半夜是我們快速動眼睡眠期,如果在這個時段起床會導致突然中斷睡眠,此時機體會產生一定惰性,這類人群可能會出現頭部發脹,頭痛昏沉,對於老年人來說,可能會出現認知功能下降或意識混亂,許多老年人普遍起床較早,這種情況反而不利於健康,5:00起床並不是最佳的起床時間。
8點起床對我們來說也不是最健康的時間,最佳的起床時間是6-7點,這一數據是由我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發佈,在2022年完成長達10年的國人睡眠調查情況,通過此次調查,科學家發現保持充足睡眠的情況下,6-7點起床能夠使精神狀態飽滿,這一研究報告在《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發佈,報告中也提出最佳的睡眠時間最好維持在7-8小時,在保證最佳睡眠時間的情況下,我們選擇最佳的起床時間,這樣可以使睡眠質量達到最佳。
我們通過最佳的起床時間和最佳睡眠時長,可以推斷出每天最佳的睡覺時間,而且牛津大學研究團隊研究發現,夜晚10點睡覺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在半夜時睡覺反而會增加風險,詳細研究發現晚上10:00-10:59之間入睡的人群風險最低,夜裡11:00-11:59入睡風險升高12%,在半夜入睡的患者風險會升高25%,這一組數據詳細說明最佳的睡覺時間在晚上10:00-10:59。
通過總結,早上最佳起床時間是6:00到7:00,最佳睡眠時長是7-8小時,最佳睡覺時間是10:00-10:59,這樣能夠有效提高睡眠品質,對身體有諸多好處,尤其是對中老年人,下面讓我們具體瞭解一下。
睡眠是身體進行修復與恢復的重要時期,充足的睡眠可以説明中老年人的消化系統調節功能,促進腸道健康。
在深度睡眠期間,腸道的蠕動會減慢,有助於營養物質的充分吸收,睡眠不足會影響腸道菌群平衡,導致腸胃問題,充足的睡眠可以幫助維持健康的腸道菌群,減少患上腸道疾病的風險。
而且睡眠不足會打亂體內激素平衡,影響食慾調控,增加進食量和對高熱量食物的選擇。長期睡眠不足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是引發許多腸胃問題的危險因素。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可以説明中老年人控制體重,減少腸胃問題的發生。
免疫系統是人體的防禦系統,負責保護身體免受各種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質的侵害。睡眠與免疫系統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充足的睡眠可以促進免疫細胞的生成,增加這些細胞的活躍度,增強免疫系統的抵抗能力。
特別是深層睡眠時期,身體會釋放促進免疫系統活躍的激素,有助於抵禦外界入侵。
睡眠不足會導致體內炎症反應增加,而慢性炎症是許多疾病發生的基礎,良好的睡眠有助於平衡身體內的炎症反應,減少慢性炎症的風險,提高免炎抵抗力。
睡眠是促進免疫調節因數平衡的重要時期,這些因數有助於協調免疫細胞的活動,保持免疫系統的平衡狀態,避免過度活躍或不足導致的免疫問題。
睡眠還是身體自我修復和恢復的重要階段,充足的睡眠可以説明身體更有效地修復受損細胞和組織,增強自愈能力,有助於快速康復和抵禦疾病。
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會導致更容易產生焦慮,而健康的睡眠可以幫助緩解焦慮情緒,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充足的睡眠有助於平衡神經遞質,減少焦慮引發的激素分泌,從而説明降低焦慮水準,提升情緒穩定性。
健康的睡眠有助於大腦重塑神經連接,提高情緒調節能力和應對焦慮的能力,充足的睡眠能夠使老年人保持更加平靜和冷靜的態度面對問題,減少焦慮情緒的發作。老年人在睡眠中可以從一天的緊張忙碌中解脫,緩解身體和心理的緊張感,增強心理韌性和應對壓力的能力,有助於減輕因壓力引發的焦慮情緒。
我們在深度睡眠階段,大腦會整理當天接受的資訊,這一過程是對資訊接收的鞏固和加強。因此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充足的睡眠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記憶和學習新知識,保持頭腦靈活和思維敏捷。
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進行一些重要的決策,只有在經過充分的休息后,大腦才能更好地處理資訊,作出準確的決策,保持頭腦清晰和敏銳。良好的睡眠有助於維持大腦神經元的健康和活躍性,減緩認知功能下降的速度,降低患老年失智症的風險。對中老年人來說,保持健康的睡眠能夠提升認知功能,減少認知問題的發生。
我們在最佳的時間起床和睡覺,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利於提高睡眠品質,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方法同樣能夠提高睡眠品質。
①. 規律作息時間:
保持固定的作息時間對於中老年人的睡眠至關重要。建議每天保持相同的起床時間和睡眠時間,不要在週末或公休日改變作息時間,以養成健康的生物鍾,有助於提高睡眠品質。
②. 保持良好的睡眠環境:
中老年人在睡眠時需要一個安靜舒適,光線較暗的環境,同時確保床鋪舒適,室溫適宜,避免噪音干擾,可以説明更好地入睡並保持睡眠品質。
③. 白天適量運動:
適當的運動可以説明中老年人提高睡眠品質,進行規律的有氧運動,有助於消耗體力,幫助我們放鬆身心,並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但是要避免在睡前劇烈運動,以免影響入睡。
④. 晚飯不宜過飽或過饑
中老年人的飲食也會間接影響睡眠品質,晚餐不宜過飽或過饑,避免對胃腸道進行刺激,這樣可能會出現入睡困難的情況,同時避免攝入過多的咖啡和糖分,以免影響睡眠。日常生活中可以適量攝入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提高睡眠品質。
⑤. 建立放鬆睡前習慣:
中老年人在睡前建立放鬆的習慣可以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可以嘗試進行放鬆呼吸練習,冥想,也可以在睡前一小時喝一杯溫牛奶等,這樣可以幫助放鬆身心,減輕壓力,促進入睡。盡量避免在睡前使用電子設備,以免藍光影響睡眠。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中老年人可以更好地享受健康的睡眠,保持身心健康。
早上到底幾點起床最健康,不是5點也不是8點,在睡眠環境良好和睡眠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在早上6:00到7:00起床最佳,最佳的睡眠時長是7-8小時,研究發現現最佳的睡覺時間是10:00到10:59 ,我們可以根據這個標準來規律作息,以此來保證睡眠品質,當然起床和睡覺的時間並不是絕對的,我們還應該結合自己的情況和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時間等等,中老年人一定要保證睡眠品質,良好的睡眠有益於身心健康。
上面提到的任先生聽說早起對身體健康,在沒有保證睡眠時長的情況下,早上5:00起床,導致起床後頭暈眼脹以及睡眠不足等情況,這種情況影響了他的生活品質,通過任先生這個事例提醒大家,我們可以根據最佳的起床和睡覺時間來規律作息,同時保證睡眠環境和睡眠時長,避免一些影響睡眠的外界因素,這樣可以保證睡眠品質。
本文人名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