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要是打算多生個寶寶,可不是寶媽一拍腦門兒就能決定的。
有位粉絲寶媽跟我說:“我也明白生二胎的好處,以後老大能有個伴兒嘛,也不至於太孤單。但一想到生了二胎,各種高額費用,我就不敢嘗試了。”
這話我太能理解了,多養一個娃,肯定不像添雙筷子那般輕鬆,從寶寶喝的奶粉、用的尿不濕,到日常開銷、將來的教育費用,樁樁都很“燒錢”。
所以,“生不生二胎”這個問題,媽媽們可得考慮清楚,就連二胎之間的間隔時間,也是大有講究的。
那二胎間隔多長時間,會比較好呢?
咱們先看看,二胎間隔2歲以內,會怎麼樣
好處還是有的,比如倆娃年紀差不太多,能玩得到一塊兒,在打打鬧鬧中,感情肯定差不了。
但這間隔時間太短了,問題也有不少。
比如兩個小傢伙湊一起,搶玩具、拌嘴打鬧那是常有的事兒,而且當父母的,每天都得忙著當“和事佬”,帶娃的壓力是不是就直線上升了?
再說寶媽剛生完大寶沒多久,又懷上二寶,身體還沒完全恢復,就再次經歷懷孕和分娩,身體可能承受不了,有影響寶媽以後的健康。
像我以前的同事小昭,她二胎間隔就只有1年半,二寶是意外懷上了,當初不忍心打掉就生了。
但她曾經很痛苦,她說:“生完二胎前兩年,同時把老大和老二帶大,壓力山大呀。老大愛搶玩具、老二總愛哭鬧,我每天都睡不夠6個小時。加上我的身體還沒完全恢復,被各種疼痛折磨著,我時常想要放棄,都快抑鬱了。”
接著,我們再看兩胎間隔10年以上,好不好?
間隔10年以上,父母在養娃方面還是有一定經驗的,而且老大也長大懂事了,按道理能幫著爸爸媽媽照顧二寶。
但實際情況是,由於二胎年齡差距太大,他們的代溝也深,大寶和二寶興趣愛好、生活方式都不一樣,很難玩到一塊兒。
而且老大當慣了獨生子女,突然冒出個弟弟妹妹來分走爸媽的愛,心裏難免不平衡,說不定還會覺得父母偏心,對二寶心生怨恨。
這樣一來,家庭矛盾就容易產生,所以真心不建議二胎間隔時間太長。
最後,咱們看看二胎間隔3-5年,怎麼樣?
客觀來說,這個間隔時長,比較理想。
大寶已經有3歲多了,他們開始懂事了,但也不至於太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他們既有能力幫父母幹點活,而且還挺願意主動幫父母帶二寶的。
只要父母會“吹彩虹屁”,孩子保准笑哈哈地幫忙帶弟弟妹妹,因為他們覺得帶娃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兒,還很有成就感。
這樣父母能輕鬆不少,最重要的是能激發大寶的責任感,培養他的擔當。
而且經過這幾年的打拚,咱們的經濟狀況是不是通常有所改善了?養兩個娃的壓力,也基本能扛得住。
綜合來看,間隔3-5 二年級,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咱們啥時候生二胎,還不能光看間隔時間。
老話不是說“寶寶是家庭的風水”嘛,生娃的時機要是對了,就像給家庭注入了一股向上的力量,能讓咱們家裡的日子越過越好。
那生二胎的最佳時機是啥時候?
第一,經濟穩定而且家裡有積蓄的時候
我 發小 阿強和他媳婦是奉子成婚,老大出生一年後,兩人就一起去大城市打工了,在外打拚了好幾年。
他們先是攢錢付了房子的首付,又買了車,還存下一筆不錯的積蓄,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才敢要二胎。
他家二寶出生後,阿強為了給兩個娃更好的生活,主動申請調到營業單位,雖然工作壓力變大,但他的工資也大幅提升了。
而他媳婦呢,照顧娃之餘,也利用額外的時間做兼職,減輕了不少負擔。
他們一家人的日子不僅沒有因為二寶的到來變得拮据,反而越過越“有奔頭”,親戚朋友都羡慕他們。
這就足以證明,在經濟穩定且有積蓄時再生二寶,沒太大壓力,反而能成為家庭發展的強大動力。
第二,父母處於最佳生育年齡,體力和精力都好的時候
女性22歲到30歲,男人25歲到35歲,是最佳生育年齡段。
在這個時候生二胎,寶寶發育得更好,也更聰明,出生後有年輕力壯的父母照顧,成長環境更優越。
對媽媽來說,產後身體恢復快、心情也好,家庭氛圍自然就和諧融洽,整個家都充滿了活力,是多贏的局面。
第三,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娃的時候
生二寶的時候,要是有老人幫忙帶娃,年輕父母可就省心多了。
他們不用整天為照顧孩子發愁,可以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努力賺錢。
而且家庭每個成員的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就行了,這對家庭的發展也是有著極大促進作用的。
我家就是,婆婆幫忙帶大寶和二寶,我和我老公安心工作,家庭關係和睦,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總之,寶寶是家庭的“風水”,而二胎間隔時間和時機的選擇,就像是為這風水精心佈局。
當然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咱們得綜合考慮一下自身的經濟狀況、精力分配、家人的支援等等,再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