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敢開多快不是看發動機的動力,而是看剎車性能,剎車性能越好,越能在最短的距離停下,車輛的安全性就越好。開車大家最重視的就是安全性,而剎車系統是汽車安全的關鍵組成部分。剎車系統中大部分部件都不需要保養,但是剎車油卻是需要定期更換的油液,它在剎車系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剎車油失效,極限情況下可導致剎車失靈。可以試想一下,你在高速上以120的速度行駛,這時剎車突然失靈了,那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那麼剎車油失效為什麼會導致剎車失靈呢?什麼情況下該換剎車油?
首先我們要了解剎車油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傳遞剎車力,我們踩剎車踏板推動的是剎車總泵活塞運動,剎車總泵就像一個打針的針管,裡面充滿了剎車油,推動活塞時剎車油也就被推動,進而被壓縮產生油壓。通過剎車油管路,剎車油的壓力傳遞到制動分泵上,也是推動活塞移動,再推動剎車片移動進行剎車。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它失效了,也就不能將剎車力傳遞到剎車片,當然就不能剎車,引起剎車失靈。
刹車油是怎麼失效的?為什麼會導致不能傳遞剎車力了呢?剎車油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非常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汽,如果用車環境比較潮濕,空氣濕度比較大,吸水的可能性就更大。吸水過多就是導致剎車失靈的關鍵,因為水的沸點太低了。正常的剎車油沸點很高,大約是400度左右,而水的沸點只有100度。
我們知道剎車時剎車片要緊緊抱住剎車盤,二者相互摩擦實現剎車。摩擦必然就會產生大量的熱,熱量會通過剎車片傳遞到剎車卡鉗和剎車分泵上,進而傳遞給剎車油。就算平時剎車用的不多,我們停下車去用手摸一下輪毂,都是非常熱的,可想而知剎車分泵的溫度會更高。如果暴力駕駛,剎車踩得多,或者走長下坡路段,剎車也踩得很多,就會產生更多的熱量。
剎車油的溫度很輕鬆就會達到100度。這時裡面的水就會沸騰,變成水蒸汽。我們知道液體不可壓縮,能通過短距離的活塞運動建立起較高的壓力。而氣體具有可壓縮性,原來活塞移動那一點距離,已經不能建立起足夠高的壓力,這個壓力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腳踩剎車的力量不能傳遞給剎車片,此時就是剎車失靈。
同時剎車油含水過多,水分還會腐蝕剎車系統中的金屬部件,導致其生鏽、磨損,從而影響剎車系統的正常工作。長期下去,剎車總泵、分泵等關鍵部件可能會出現故障,最終導致剎車失靈。所以剎車油吸水影響是最大的,一般當含水量超過 3% - 4%時,就應該更換剎車油了,4S店都有檢測含水量的儀器,可以通過檢測后決定是否更換。
除了吸水之外,刹車油也會變髒,一般靠近剎車分泵的剎車油最髒,可能會變黑。因為活動最多的就是剎車分泵活塞,這裏由於溫度較高,工作環境也是最惡劣的,通常這裡的油髒的最快。如果剎車油太臟,裡面的雜質太多,則會導致分泵活塞卡滯,運行不流暢,導致剎車速度變慢,同樣會導致剎車失靈。有的車還會出現剎車分泵活塞完全卡死的情況,如果卡在剎車的位置,輪子就轉不動了,如果卡在其他位置,刹車也就不起作用了。所以說,剎車油變髒了也需要更換。
一般來說剎車油需按照更換週期定期更換,如同換機油一樣,到了公里數直接更換就可以了。常見的更換週期是三年或者六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如果開車溫柔,也不跑長途和大下坡路段,可以拖延一下,也可以通過檢測含水量來確定是否需要更換。不過這是影響安全的部件,不建議拖延太長時間,以防萬一。哪怕沒有出現剎車失靈,只是延長了剎車距離,也是很危險的事情,有時就算多了一米的剎車距離,就是撞上和撞不上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