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黑河日報
健康睡眠 優先之選
□本報記者 王靜鉬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是“健康睡眠,優先之選”。人生的三分之一在睡眠中度過,睡得好才是健康的標誌。睡眠,這一看似簡單的生理過程,實則蘊含著深奧的生理機制與複雜的生理變化。近日,在世界睡眠日來臨之際,記者採訪了黑河市中醫醫院內一科主任醫師張琪,為大家科普正確的睡眠知識。
“睡眠是一個複雜生理過程,與清醒時相比,睡眠期間大多數生理功能會發生改變,例如心率、動脈血壓、體溫、激素分泌及免疫功能等,這些生理調整對於身體恢復與修復至關重要。”張琪介紹,良好的睡眠能讓大腦得到恢復,把大腦一天產生的垃圾“清零”,確保在醒來時能夠精神煥發,思維清晰。所以,睡覺以後腦子變得清醒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當睡眠的數量、質量和時間規律發生紊亂時,睡眠障礙便悄然而至。張琪介紹,睡眠障礙是一種臨床表現複雜多樣的疾病,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許多疾病也可能伴隨著睡眠問題。常見的睡眠障礙包括但不限於:失眠、睡眠相關呼吸障礙、中樞嗜睡性疾病、睡眠-覺醒晝夜節律障礙、異態睡眠以及睡眠相關運動障礙(如不寧腿綜合征、週期性肢體運動障礙)等。失眠作為最常見的睡眠障礙之一,給無數患者帶來了無盡困擾。
失眠的成因多種多樣,張琪列舉了以下幾點:社會心理因素,如近期經歷的不愉快事件、工作壓力、婚姻問題等,都可能成為引發急性失眠的應激源;環境因素,如居住環境嘈雜、空氣流通不暢等,也會嚴重影響睡眠品質;精神心理障礙,如焦慮、抑鬱、驚恐等障礙,相應失眠的癥狀;此外,不良生活習慣,如睡前劇烈運動、熬夜刷視頻、打遊戲,以及晚上吸煙、飲酒、飲用咖啡或奶茶等刺激性飲品,也是導致失眠的重要因素。
面對日益嚴峻的睡眠障礙問題,社會各界紛紛行動起來。張琪醫生提到,如今不少醫院設立了專門睡眠醫學科,為患者提供專業的診療服務。醫院在治療睡眠問題方面,採取了多種手段對症治療,包括心理-認知-行為治療模式、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以及中醫中藥治療等。心理-認知-行為治療模式旨在改變患者的信念系統,提高其自我效能,從而改善失眠癥狀。該模式涵蓋了認知模組、行為模組、情感調節模組和運動模組四大模組,通過睡眠衛生教育、認知矯正、睡眠限制方法、刺激控制方法、正念放鬆、矛盾意念法、冥想、催眠以及慢跑、揮拍類運動等多種方式,説明患者重建健康睡眠習慣;藥物治療則主要依賴於處方藥如苯二氮卓類藥物、抗抑鬱葯等,以及非處方藥如褪黑素等。然而,藥物治療需謹慎使用,避免產生依賴性和副作用;物理治療以其安全無創、操作簡便、可接受度高的特點,尤其適合藥物治療受限或不能耐受藥物治療的特殊人群。經顱磁刺激、聲音治療等物理療法,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中醫中藥治療遵循“辨證論治”的原則,通過針刺、推拿、艾灸、耳穴壓豆、藥枕、穴位貼敷、中藥足浴等多種方法,為患者提供個人化的治療方案。中醫傳統功法如八段錦、太極拳、五禽戲、六字訣等,也有助於改善失眠癥狀,提升睡眠品質。
張琪強調,雖然醫院提供了多種治療手段,但良好的睡眠最主要還是取決於健康的睡眠習慣。她建議,緩解睡眠障礙、提升睡眠品質的關鍵在於改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通過結合運動鍛煉、心情調節、飲食調節、曬太陽等多種方式進行干預,我們可以逐步建立起健康的睡眠模式。對於嚴重睡眠障礙者,應及時就醫治療,尋求專業醫生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