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分析:做壞事的人真的能心安理得嗎,用一個真實的故事回答你
更新于:2025-03-26 10:12:37

生活中有部分人傾向於認為,做壞事的人活得更輕鬆。

因為他們看上去顯得如此自信,這不就是自洽的表現麼。

這些人認為,壞人並不會認為自己在做壞事,因此才活得無所顧忌。

他們自有一套強盜邏輯。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不禁想起網友講述的發生在上個世紀的一件真人真事。

好幾十年前,某偏遠山村。

一戶人家因為頭腦靈活,又人強馬壯,發了點小財。

他們在村子里成了首屈一指的富人,漸漸就有些飛揚跋扈。

當家人,我們姑且稱他老鄧吧,尤其霸道。

有了點錢之後,老鄧更加膨脹。

他關心的就兩件事,一是賺錢,二是生娃。

老婆接著生了9個子女。

在那個人們普遍認為多子多福的年代,老鄧心裡樂開了花。

不過樂著樂著就發現一個問題: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家裡原來的大房子已經不夠住了。

正常人一般想的是要麼把房子往上蓋,要麼拆掉擴建。

可這老鄧頭卻打起了壞主意。

自己沒,鄰居有啊。

這家人前些年出了變故,人相繼離世,就剩一個孤兒,早被親戚領養,這在老鄧眼裡,那不相當於絕戶麼。

這便宜,他佔定了。

說干就干。

老鄧領著家人就開始挖人家的地。

村裡有老人看到,大驚失色,好心提醒:這地是人家祖墳,可不敢亂動!

還有熱心人通知了鄰居孤兒。

那孩子已經到了知事的年紀,眼看老鄧家氣勢洶洶的樣子,竟給老鄧跪下了。

可他聲淚俱下的請求,並沒讓老鄧有任何想要放棄的意思,反而讓他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為啥?

既是地理先生看中的地,那一定是風水俱佳,用來修房子,他家肯定更興旺。

他不耐煩地推開孤兒,叫囂道,誰擋了他的路,他就收拾誰!

對方見不是對手,村裡也沒人敢出面主持公道,只得甘休。

房子很快建好了,老鄧一家得意地住了進去。

哪知,怪事接踵而至。

搬新家不久,家裡就開始接二連三地死人。

剛開始是老鄧的岳母,明明身體很硬朗,忽地就得了怪病,很快就不行了。

臨走前,她驚恐萬狀地對女婿女兒說:那房子肯定有問題……這是遭報應了!

老鄧聽著有點打怵,但卻固執地否認。

他可不信這一套,再說了,修房子可花了他不少錢,不可能就這樣放棄吧?

沒幾年,老鄧妻子也得了怪病,很快就離世了。

老鄧有些慌了,不過他還是不肯低頭。還請高人做了法事。

但這並沒有起什麼作用。不久老鄧也得病走了。

接下來的幾十年,家裡的9個鄧姓子女,陸續出事。

病的病,亡的亡,剩下的也幾乎沒有什麼正常人,非傻即殘,只有一個稍微好點,能夠保持正常生活。

雖說這件事後經相關部門調查,是與老鄧妻子家的遺傳病基因有關,不過還是有些現象無法解釋。

在此,我們就當個玄龍門陣聽聽就好,不要太較真。

老百姓們對這件事也都各自抱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三自觀點:

迷信要不得,凡事要講科學。

我們引入心理學觀點,就會明白,其實大家認為做壞事的人,反而活得更心安理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洽,其實是根本做不到的。

為什麼?

因為人腦非常有意思,它有截然不同卻又密不可分的兩套機制。

意識與潛意識。

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大量的資訊,而這些信息能夠被意識處理的,只佔極少的比例,另外的資訊去了哪——潛意識。

我們以為忘記了的事,其實從來都沒有真正忘記。

所以自洽,至少分兩種,一種是意識層面的,叫邏輯自洽;

另一種是潛意識層面的,叫心理自洽。

壞人的強盜邏輯,只是在意識層面自欺欺人,以為說服了自己,一切錯誤就可以當它不存在。

只可惜,人的潛意識就像一台錄影機,事無巨細,只要我們經歷過的事,全都燒錄在此,不可磨滅。

而玄學的觀點是,世界就是我們內心的投射。

因此,如果一個人只能做到邏輯自洽,這並不能改變其心理層面的衝突。

潛意識本是由道德主導的,它的力量遠大於意識所能及。

這也是為何心理學家榮格會說:

當你的潛意識沒有進入你的意識,那就是你的命運。

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所有人物、地點和事件均為藝術加工,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