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期食品還能吃嗎?吃了對身體有沒有影響?來聽醫生一次性講清楚
更新于:2025-03-26 09:36:08

“王剛,你買這些臨期食品幹嘛?吃壞了肚子怎麼辦?”

劉梅看著王剛拎著大包小包的超市購物袋,眉頭緊鎖,顯然是對這些即將到期的食品心存疑慮。王剛是個普通的銀行職員,平日里工作繁忙,但為了省錢,他習慣在超市打折時買些臨期品。

對他來說,這些食品不僅便宜,而且種類繁多,絕對是省錢的好選擇。可是,劉梅總擔心這些臨期食品會對身體有害,於是決定讓王剛去找醫生問個明白。

在醫院,王剛見到了老醫生李大夫。李大夫是個和藹可親的老頭兒,年過六旬,頭髮花白,但眼睛卻炯炯有神。王剛剛開口問,李大夫就打斷他說:“王剛,你是不是經常買那些臨期食品?來,我跟你詳細說說。”

李大夫點了點頭,開始詳細解釋:“首先,臨期食品並不等同於過期食品。臨期食品指的是距離保質期不足三分之一時間的食品,一般來說,這些食品還是可以正常食用的,因為它們還在保質期內。

王剛一聽,鬆了一口氣,可是劉梅還是不放心:“那這些臨期食品真的沒問題嗎?會不會對身體有影響?”

李大夫笑了笑:“其實臨期食品的問題不在於食品本身,而在於人們的心態。首先,我們來看看食品的保質期。”

保質期是指在標籤上標明的時間內,食品可以保持其最佳狀態的期限。實際上,很多食品在超過保質期后,仍然可以安全食用,只是口感和營養價值可能會有所下降。”

為了打消王剛和劉梅的疑慮,李大夫引用了一些數據:“超過90%的食品在保質期后仍然是安全的。比如說,乾糧類食品如餅乾、麵條,甚至在過期后數月內,仍然可以食用,只是口感可能會變差一些。而罐頭食品則由於密封良好,通常在過期後數年內依然可以食用。”

王剛聽到這裡,忍不住問道:“那有沒有哪些食品是臨期了之後就一定不能吃的呢?”

李大夫點了點頭:“當然有,比如乳製品和肉類食品。這些食品在接近保質期時,可能會因為微生物的繁殖而變質。這時候,不僅口感會變差,還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對於這類食品,還是要謹慎一些。

劉梅還是有些疑慮:“可是,王剛他買的那些臨期食品都是乾糧、罐頭、還有一些速凍食品,這些真的沒問題嗎?”

李大夫笑著回答:“沒問題的,速凍食品由於在低溫環境下儲存,微生物的活動會被抑制,因此它們的保質期通常較長。即使接近保質期,只要儲存得當,也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看到王剛和劉梅還是有些疑慮,李大夫補充道:“當然,有些臨期食品的口感可能會變差,比如說麵包會變得不那麼鬆軟,餅乾可能會有點潮,但這些並不會影響其安全性和營養價值。”

劉梅終於完全放心了,但她還是有些擔心:“那李大夫,如果我們真的吃了過期食品,會有什麼問題嗎?”

李大夫認真地回答:“一般來說,如果吃了輕微變質的食品,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比如腹瀉、噁心。

如果是嚴重變質的食品,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癥狀包括腹痛、嘔吐、甚至發燒。因此,大家在食用臨期食品時,還是要注意觀察食品的外觀和氣味,如果發現異常,就不要再食用了。”

關於臨期食品您有什麼看法?(文章涉及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