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天“踮腳”10分鐘,好處出乎意料
踮腳,古稱“敦踵法”,早在八百年前誕生的“八段錦”中就有所應用。
八段錦最後一式名為“背後七顛百病消”,指的是通過顛起腳跟的方式,刺激腎經系統,引發全身震蕩,柔和地按摩五臟六腑,從而達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肺康復科主任醫師劉建博表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
雖然腳掌看似體積小,但其內部卻彙集了身體一半的經絡系統,還包含著60余個穴位,與五臟六腑有著密切的聯繫。通過踮脚可以很好刺激周身經絡和穴位,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而從運動解剖學的角度來看,踮腳運動主要鍛煉小腿后側的肌肉。當人體站立(膝關節伸直)時,主要鍛煉的是比目魚肌。
比目魚肌也是人體的“靜脈泵”,能促進下肢靜脈迴流。隨著比目魚肌力量增強,可以減少老年人下肢血液迴流不暢的問題,同時增強身體的平衡能力,實現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除此之外,踮脚還有助於消除身體疲勞。持續踮脚直立1分鐘後放下,會明顯感覺到全身放鬆。如果站立踮腳不方便,可以坐在椅子上或靠在牆上踮腳尖,但要注意不要摔倒。
日常生活中保持坐姿時,關節周圍的血液往往處於停滯狀態,導致關節軟骨缺乏血液和關節液的滋潤,長期下來可能引發軟骨老化,容易導致膝關節磨損。因此,偶爾在坐姿時伸直腳背踮腳,可以促進下肢血液流動,有助於保護膝蓋。
二、“筋長一寸,壽延十年”是真的嗎?
踮腳尖是生活中最容易進行的拉伸運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聽過拉伸運動的好,更有老話說:筋長一寸,壽延十年。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教授張瑞解釋,這句話並非簡單表示筋伸長了就能長壽,而是強調的是柔軟筋骨的重要性。只有保持筋骨柔軟、伸縮自如,才能實現“骨正筋柔”,從而保持身體的靈活健康。
2023年,一項韓國研究表明,每周至少進行五次柔韌活動的人,其死亡風險比不進行柔韌活動者低20%,這一效果略優於大量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的益處。
此外,北京市房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趙清水指出,拉伸有助於有效緩解肌肉的疲勞和緊張,促進恢復,避免運動損傷,提高運動鍛煉效果。
因此,拉伸作為專門的運動鍛煉內容,其好處可能被我們大大低估。
1.有助軟化血管
眾所周知,動脈粥樣硬化與心梗、腦梗息息相關。而伸展運動對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不僅能改善動脈功能,還可降低靜息心率和血壓,增加血管的舒張。
2.有助改善血壓
一項於2021年發表的加拿大研究發現,拉伸運動在降血壓方面優於快步走。
該研究由一組平均年齡61歲、患有一級高血壓的40名男女參與,持續8周。其中一組進行每周5天、每天30分鐘的拉伸運動,另一組進行同樣時間的健步走。研究期間,兩組參與者的鹽攝入量相似。
研究結果顯示,在使用便攜式血壓計24小時監測期間,拉伸運動組的血壓顯著下降,而健步走組的參與者則減掉了更多的腰部脂肪。
三、拉伸運動真的很好,但要注意3點
拉伸的方法有很多,弓步、伸懶腰、踮腳尖都算是拉伸,時間也很自由,運動后可以,久坐後可以,甚至邊走邊踮腳拉伸也不是問題。
但在拉伸鍛煉的過程中,要注意下面3點,才能穩穩收穫健康。
1.長期堅持才會受益
所有運動鍛煉都需要長期堅持。一套完整的拉伸動作能夠消除身體疲勞,經過幾周的規律拉伸,關節也會變得更加靈活。但想要切切實實鞏固,就需要長久堅持。
2.拉伸時間不宜過短
許多人錯誤地認為,拉伸只需進行簡單的動作,稍微拉伸3~5秒即可。
但事實上與別的運動一樣,拉伸需要足夠的時間和強度,才能對身體產生適當的刺激。一般來說,拉伸應該保持15~30秒,重複進行三組動作。
3.拉伸鍛煉不宜過度
拉伸的效果應以感覺到被拉伸部位達到最大伸展位置,感覺到輕微緊張或不適為宜。
如果出現輕微但可忍受的疼痛,就應該謹慎行事,不要繼續增加拉伸負荷,以免導致拉傷。
拉伸對於我們身體的好處是日積月累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尋找到間隙時間,進行下拉伸,既可以消除疲勞,又可以強身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