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平常開車坐車,有注意過汽車一些奇奇怪怪的設計不?就像車輪,好多車的輪胎都不是正的,要麼“外八”,要麼“內八”,還有汽車的 A 柱,為啥要設計成三角形呢?這些設計裡頭可藏著大學問。
先來說說車輪為啥不是正的。你要是仔細瞅瞅路上跑的車,就會發現大部分汽車輪胎有點“外八”,當然也有少部分是“內八”。以前,正外傾角也就是“內八”的設計挺常見的。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那時候的賽車好多都用這種設計。為啥呢?因為當時的車沒有現在的智慧轉向助力,開車打方向盤那叫一個費勁。把車輪設計成前段向車身中心線稍稍傾斜,也就是內前束,轉向的時候,車輪接觸地面的一側更接近中心線,車輪轉向幅度變小,阻力受力也小,這樣就能讓方向盤轉起來輕鬆點。
但這設計有個大問題,就是抓地力不行。因為車輪外翻,轉向的時候車身傾斜更厲害,車很容易就側翻了。後來汽車越來越智慧,轉向助力成了基本配置,正外傾角設計就慢慢被淘汰了,現在流行的是負外傾角,也就是“外八”設計。這種設計能增加車輛轉彎時輪胎和地面的接觸面積,抓地力變強了,車輛轉彎性能也就提高了。像在高速上開車,或者激烈駕駛的時候,負外傾角能讓輪胎更好地和地面接觸,操控起來更穩。
不過呢,負外傾角也有點小毛病,就是可能會讓輪胎外側磨損得快。但只要調整得合適,就能保證輪胎均勻磨損,延長使用壽命。而且在一些商用車輛里,負外傾角還能提高車輛的承載能力,因為輪胎整個接觸面能均勻分擔重量。但要注意,負外傾角得根據車輛具體情況來設置,要是太大了,輪胎磨損不均勻,操控性能也會下降。
不同類型的車,車輪外傾設計也不一樣。就說轎車,絕大多數家用轎車都用負外傾角設計。這樣能提高直線行駛的穩定性,不過也可能讓車輪偏磨,所以得定期做四輪定位調整。轎車過彎的時候,增加車輪負傾角能彌補靜止狀態下的不足,在彎道上抓地力更好。
SUV 因為經常要應對複雜路況,對抓地力和減少側傾要求高。有些 SUV 設計的時候就會考慮越野需求,調整車輪定位參數來適應坑窪不平的路。而且 SUV 的雙橫臂懸架系統,能應對車輪上跳及回彈引起的外傾變化,保證直線行駛和轉向的穩定性。
卡車作為運貨的商用車輛,車輪外傾設計主要考慮貨物運輸的安全和成本。
再講講汽車的 A 柱。這 A 柱就在前擋風玻璃兩邊,作用可大了,連接車頂和前、左、右車廂,既當支撐又當門框。不過它在駕駛員視線盲區,所以設計優化很重要。設計師把 A 柱弄成三角形,這可是個聰明的做法。三角形結構穩定啊,能增加 A 柱的強度和穩定性,抵抗彎曲和扭曲。
為了讓車更穩,車企們還想了不少辦法,像增大寬高比、優化懸架導向桿系提高側傾中心高度、提高側傾剛度等,這些措施能提高車輛的側翻閾值。好多車企還在 A 柱材料上下功夫。極氪 009 用了 2000 兆帕的熱成型高強度鋼,屈服強度是核潛艇的 2 倍呢!這讓 A 柱實際承重點後移 480mm,正面碰撞時能更好地分散和吸收衝擊力。保時捷在 A 柱結構件里用複合材料和高強度鋼做加強件,又輕又結實,滿足了嚴格的碰撞要求。
汽車設計裡這些看似奇怪的地方,其實都是工程師們精心琢磨的結果。從車輪外傾到 A 柱的設計,都是為了讓車更安全、性能更好。大家說說,你覺得未來汽車還會在哪些設計上有新變化呢?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