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種奇葩的做窩方式,成本低效果好,就是有點累人
更新于:2025-03-26 08:30:14

一說到野釣,人們往往會覺得只要帶好必要的裝備,到了湖邊或者河邊隨便一找地方釣魚就能成功。

其實這種想法是有些錯誤的,儘管野釣靈活機動這樣確實能提高上魚率,但要想顯著提高上魚率,就必須多考慮這個因素:釣位和做窩。

如果好的釣位搭配合適的窩料,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反之,如果這個釣位很差勁,咱們通過做窩也能夠改變現狀,吸引一部分魚群過來覓食。

但不錯的釣位+合適的窩料=高上魚率,而差勁的釣位+做窩=中等上魚率。

那麼如何選擇一個能讓魚兒主動過來的好位置呢?

為什麼選位重要?

首先,一個好的釣位自身就應該具備大量的吸引魚群過來覓食的原因,比如向下延伸數米的水草叢,或者長有一些水裡才有的魚兒喜歡吃的植物的岸邊。

再不濟就是附近有一些漁民投放了大量窩料。

除了這些能自然吸引魚兒前來的條件,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選擇一個不被其他人佔位的位置,能夠創造出更多的自然優勢。

要知道,不同於在水庫中常見著重慶釣魚照圖景,人少環境安靜、周圍沒有其他人打擾甚至時不時來產生一些聲音引起魚兒警惕、還時不時有人在身旁丟垃圾喧鬧著,這些都會影響魚兒進食的積極性。

甚至最可怕的是,當有其他人來到我們之前佔據的位置,還在旁邊用各種各樣的聲音打擾的時候,基本我們就沒戲了。

大部分情況,一處魚窩能保持動靜最小且魚群不會被嚇跑最長時間的方法就是人類自己選擇少來打擾,最好一些人不要走進魚窩岸邊十幾米遠就行,這樣魚兒才能習慣並找到覓食節奏。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即使我們選擇了一個不錯的釣位,但如果是只有自己獨佔,那麼也算不錯,除非不是經常有人來。

如果這片區域不少人來,那就很有可能別人提前投放過窩料,就算咱們隨身攜帶的窩料再好,也不能趕超別人的誘喜效果。

這當然並不是說不能選擇魚人多的地方,更何況很多人本身就是因為看中了這些“不小”的原因才選擇來這兒釣魚的,但選擇一個好位子,能更進一步。

做窩如何選對方法?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已經知道了選位的重要性,但定位之後我又沒有窩料,怎麼辦?”

有些資深釣友會定期到一個地方投放窩料,將其習慣於這個地方,但是這個週期一般非常長。

隔夜窩也能讓許多魚兒在這兒徹底習慣,不會受到影響就能繼續覓食。

每次搭帳篷來釣魚還得備很多東西,對很多人來說都不太現實。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符合魚兒習性的東西投喂,並在旁邊放入一些障礙物,成為它們自己的“家”。

類似與魚缸的裝飾物一樣,許多魚兒會把這些障礙物當成家去圍繞。

這些障礙物可以直接由自己選擇,在水下放入一些密度小而體積大的乾枯樹枝等,就能起到擋住功效。

另有一些地區有專門培養的小魚種類,如果我們將這些小魚放入深水區,它們就會成為最大的誘餌,將掠食者引來吸引,再加上這些障礙物,它們就會聚集在障礙物和水面形成一定範圍內,讓獵物更加容易找到。

但是記得一定要記住自己放入障礙物的位置,如果忘了,那麼它們可能會被他人弄走成為別人的魚窩。

選釣點需記住三原則!

三原則:第一個是水深。

首先不能太淺,也不能太深,這裡要考慮許多因素,比如擬合深度位置的漂浮浮沉狀態,以及魚餌等。

一般來說,水深十來米最為適合。

其次是環境安靜程度,環境干擾水體狀態對於魚兒的影響比較大,也不利於我們更清楚的看清與判斷魚群活動軌跡以及咬勾狀態等,所以盡量選擇環境安靜且人少的地方就好。

最後一個是如何不被他人佔位,大部分情況下,人們會選擇從岸邊開始逐步向著遠離岸邊的一側尋找適合於自己的位置。

排除現有位置同時考慮後續預測位置,避免後面的人給我們造成干擾,這也是人作為生存本能形成社會較早時就有人類共同遵守的一項規律。

也是絕大部分人認為,即使選位不影響其他人同樣會被追究為不公正行為,這項規則優雅性甚高,更不用提美好的想像和真實景象了,所以盡量避免人多的地方,還注重養成良好習慣,這樣就不會被其他人搶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