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啥至今無法“攻克”癌症?癌症,不治行不行?聽聽醫生咋說
更新于:2025-03-26 08:24:06

人類為啥至今無法“攻克”癌症?老李,現在快六十了,他真怕哪一天突然被醫生告知患癌了,為什麼會有這個擔憂呢?難道不應該為即將退休而準備慶祝嗎?

這要從老李身邊的人說起,鄰居老王的堂弟,上個月突然因為胸痛住了院,結果檢查出是晚期肺癌,短短幾周就去世了。

“老張兩個月前才走,他那是胃癌……”老李心裡默念著。

他記得老張臨終前的樣子,整個人瘦得皮包骨,坐在病床上連抬手喝水都困難,家裡人圍著哭得不成樣子。“哎,人呐,說沒就沒。”老李自言自語,煙灰不知不覺掉在了桌子上,他也沒有在意。

“等我死了,不知道癌症能不能被攻克啊……”他低聲嘆了口氣。

癌症對他來說,像一把懸在頭頂的刀,隨時可能落下來,但又不知道會不會落下。這種未知讓他感到一種深深的惆悵......

這個問題,可能不只是老李在發問,很多人都知道“癌症很厲害,有些人確診之後可能都沒多少時間了”但是,大家卻不知道為啥我們遲遲無法“攻克”癌症?

人類為啥至今無法“攻克”癌症?和這些方面都有關係

癌症,這個被稱為“生命殺手”的疾病,自它被人類認識以來,就一直是醫學界試圖攻克的頭號敵人。可是,這麼長時間了,為什麼癌症一直沒有被“攻克”下來呢?

是不是科學家們都一塊偷懶了?

還真不是因為科學家和醫生不夠努力,而是因為癌症本身的複雜性讓它成為一個“謎題”,而這個謎題的解答涉及多個方面。

癌症並非是外來的敵人,這一點大家應該都知道,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細胞和軍隊紀律有的一拼,有秩序地工作、分裂、凋亡,聽從身體的指揮;然而,有些細胞受到一定的刺激之後,“叛變了”!它們不再遵守規矩,而是開始“為自己而戰”,無限制地分裂和增殖,逐漸形成腫瘤,甚至向身體的其他部位擴散。

並且,與其他疾病不同,癌症並不是單一的“敵人”,而是由200多種不同的疾病構成的“軍團”。

每一種癌症的發病機制、表現形式、治療反應都不同,比如肺癌、肝癌、乳腺癌甚至白血病,它們就像不同的“敵軍”,每支隊伍的武器裝備、戰術策略各異。

這樣的隊伍,一支可能都不好處理,更何況200多支呢?

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此外,癌細胞還非常“狡猾”,你沒聽錯,就是“狡猾”。

癌症的狡猾性體現在它的“偽裝能力”上,就像一個間諜潛伏在隊伍中,免疫系統這個“守護者”往往很難發現它的存在。而且,癌細胞還有令人頭疼的“變異能力”。在治療的過程中,癌細胞常常會發生基因變異,就像敵人換了一副面具,讓藥物和治療手段失效。

再者,癌症之所以難以被“攻克”,另一個關鍵原因是診斷的時間點

許多癌症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癥狀,就像埋伏在黑暗中的敵人,讓人無法察覺。

而,後來發現的時候也已經晚了,它們已經布下重重防線,佔據了有利地形,想要擊敗癌細胞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另外,對於已經確診的癌症患者來說,治療的過程也不是一條簡單的“康復之路”。

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多種手段,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或殺死癌細胞,但卻沒有一個“萬能鑰匙”可以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

化療就像用“炸彈”轟炸癌細胞,但炸彈的威力會波及正常細胞,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副作用,比如脫髮、噁心、免疫力下降等。

而且,即使是近年來備受矚目的免疫療法,也不是完美的解決方案。

免疫療法通過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就像喚醒一個沉睡的戰士,重新拿起武器去戰鬥。然而,每種癌症的密碼都不同,科學家還在探索適用於更多患者的“通用密碼”。

還有一個讓人感到無奈的現實是,即使科學家找到了一些新的治療方式,癌症的高發病率依然令人擔憂。

全球癌症負擔都不小,光看2022年一年,全球範圍內的憲法癌症病例都達到近2000萬例,並且,因癌症而死亡的也不在少數,將近1000萬例!

其中,我國的佔比不少,新發病例中有482萬例是中國人。

癌症高發的背後,牽扯到的危險因素有很多,比如說:吸煙、酗酒、不良飲食、不鍛煉等等;可以說,我們不僅在和癌症“戰鬥”,也在與導致癌症的這些風險因素“對抗”。

然而,要改變整個社會的生活習慣和環境,又談何容易?

如果把癌症看作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那麼科學家們已經在不斷攀登的路上,找到了許多小徑和工具,但還沒有找到真正的“捷徑”到達頂峰。這是因為,癌症的問題不僅僅是生物學的問題,它還涉及人類的生活方式、社會資源分配,以及科技水準的限制......

所以說,我們要在預防癌症上多下功夫!同時,也要積極接受治療,雖說對於一些癌症患者來說,並不能達到臨床治癒的目的,但是,積極治療的話,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我們的生活品質!相反,如果發現癌症之後,並不準備治療的話,大家知道我們的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嗎?

癌症半數是治死的?醫生直言:癌症發現后不治,身體或有5種變化

為什麼不治,其中謠言的威力不容小覷!

就好比,在網上有人說“癌症半數是治死的”,這句話引發了許多爭議和誤解,不少患者因此在確診癌症后選擇放棄治療。

對此醫生表示:這種說法並不全面甚至存在誤導。

癌症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疾病,不治之症的帽子並不能隨意扣在治療手段上。事實上,不治療癌症往往會讓身體陷入更嚴重的狀態,而放棄治療后,身體可能出現以下五種變化。

癌細胞的擴散速度可能會加快

就像一堆雜草,如果不加以清理,任其生長,它們會很快蔓延,覆蓋整個田地。癌細胞的擴散也是類似的道理,它們可能會從一個部位迅速“佔領”其他器官,例如,肺癌患者如果未接受治療,癌細胞常常在短時間內轉移到骨骼、腦部,甚至其他重要器官。

根據《柳葉刀·腫瘤學》2017年的一項研究數據,未接受任何治療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中位存留時間通常在4-5個月,而接受積極治療的患者,其存留期可顯著延長至10-20個月以上。

癌細胞的擴散不僅僅是數量的增加,更是對身體多系統的全面侵蝕。擴散后的癌細胞,會像寄生的藤蔓,將患者的生命“吸乾”......

身體的營養儲備會被癌細胞大量消耗,導致患者迅速消瘦

正常細胞在分裂時需要能量,而癌細胞的分裂速度比正常細胞快得多,它們優先搶奪血液中的營養物質,以滿足自己的增長需求。2016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一篇論文指出,癌症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50%,其中30%的患者死於營養不良或相關併發症。

癌細胞侵蝕器官的現象會加劇,最終導致器官功能衰竭

癌細胞侵蝕器官會直接導致器官功能衰竭,這是癌症患者生命終結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腎癌患者在腎功能衰竭后,體內毒素無法排出,血液中毒素水準快速上升,會進一步加重心臟、神經系統等的負擔。器官就像一台複雜的機器,每一個零件都不可或缺,而癌細胞侵蝕器官的過程就像是破壞機器的運轉,最終讓整個系統癱瘓。

免疫系統會變得更加脆弱

人體免疫系統的任務是保護我們免受病毒、細菌等外來侵害,但在癌症患者體內,免疫系統既要應對癌細胞的威脅,又要面對癌細胞分裂過程中引發的其他問題,往往疲於應付。

例如,晚期癌症患者因免疫力下降,很容易感染普通的感冒病毒,而這種小病在癌症患者身上可能迅速發展為致命的肺炎或敗血症。

免疫系統的崩潰就像守城的士兵失去了武器,不僅無法抗擊外敵,甚至可能被內亂擊潰。

不治療癌症還可能導致疼痛加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很多癌症患者在晚期最大的訴求並不是延長生命,而是減輕疼痛,盡可能過得“舒服一些”。然而,如果不加以治療,這種疼痛可能會愈演愈烈,甚至影響患者的正常睡眠和飲食。

疼痛不僅來自於癌細胞對神經的壓迫,還可能是癌細胞侵蝕骨骼、血管等結構造成的。

據2019年《癌症疼痛管理指南》的數據,骨轉移癌患者是疼痛最為嚴重的群體之一,因為癌細胞會破壞骨組織,刺激神經末梢,引發劇烈而持續的疼痛。

很多晚期患者甚至會因疼痛失眠,飲食困難,進而加速身體衰竭。疼痛的加劇往往讓患者陷入深深的絕望中......

然而,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疼痛只會變本加厲,成為生命中難以承受的負擔。

總之,醫生想告訴大家的是:癌症,該治還是要治的!

不要盲目聽從“不治療更逍遙”等之類的說法,不管治療多麼困難,放棄治療絕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科學合理的治療可以説明患者延長生命,提高生活品質!

並且,發現異常的話要及時就醫,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癌症如果在早期階段被發現,其治癒率都可以顯著提高。例如,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可高達90%以上,而晚期則會降到不足30%。這就提醒我們,定期體檢和早期篩查非常重要,它們就像預警系統,能説明我們在問題剛剛萌芽時採取行動。

好了,關於“癌症”今天就先講到這裡了,大家有沒有對它,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呢?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