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上路,能發現很多人在炫耀自己的駕駛技巧,路上左右穿插,猛踩油門和剎車。其實開車好壞並不在於開的有多快,最重要的還是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快速到達目的地,就能說明駕駛技術還不錯。要想安全行車,必須平時就要養成一些開車的好習慣,才能大大降低事故率。以下8個好習慣看你有幾個。
1.開車時不時的看一眼後視鏡,掌握身邊其他車輛的動向
後視鏡是司機的“第三隻眼”,開車時一定要養成經常觀察後視鏡的習慣。通過後視鏡,可以及時了解車輛周圍的動態,當在需要變道時更加遊刃有餘,且能夠發現一些潛在的危險,及時躲避。比如後車跟車過近、旁車意圖變道、前方需要減速後方跟著的是大車等,觀察后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作出應對。
2.超車時一定要果斷迅速
提前打轉向燈3超過一秒,瞅準時機、確認安全間距后一氣呵成,別拖泥帶水。超車是一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判斷力的動作,特別是距離比較近的時候變道。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側前方車輛打轉向燈了準備變道超車,我們後車已經減速了等待前方車輛變道,但他遲遲不變道且還貼著車道線行駛,導致後車只能長時間等待,且不知道他到底是想變道還是不想。所以說如果距離足夠,變道超車不要猶豫,不要拖泥帶水。不熱容易引起後車誤會,不知道該讓你還是該加速。
3.跟車別太近,至少保持 3 秒的安全跟車距離
跟車距離是行車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數追尾事故都是沒有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所致,前方剎車了後方太近而剎不住。保持至少 3 秒的安全跟車距離,可以在前車突然急剎時,給自己留出足夠的反應時間和制動距離。3秒跟車距離的判斷方法很簡單,以前車經過某一固定點開始,自己在心裡默數三個數,如果數到三及以上才到達固定點,說明跟車距離合適。如果數到二就到了,那就說明跟車距離過近了。依照此方法多加練習,時間久了不用數數就能判斷出安全距離了。
4.遇到路口,不管有沒有信號燈,腳放剎車上備著,隨時準備減速停車
路口是交通事故多發地,無論是有信號燈還是沒有信號燈的路口,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因為就算你是綠燈,也可能有闖紅燈的行人或電動車。進入路口前,應當適當踩一腳剎車,且腳不要離開剎車踏板了。這樣一方面是為了讓後車與你保持距離,另一方面是為了在突發狀況發生時能迅速減速停車。
5.夜間行車,合理使用燈光,別長時間開遠光燈
夜間行車時,合理使用燈光至關重要。影響最大的就是濫用遠光燈,非常討厭。長時間使用遠光燈會晃到對面來車和前方車輛的駕駛員,嚴重影響他們的視線,增加事故風險。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會車和跟車時應切換為近光燈。所以說在有路燈車輛多的路段,應該一直使用近光燈就可以了,不需要來回變光。
6.雨雪天行車,減速慢行是關鍵,同時加大跟車距離
雨雪天路面濕滑,能見度降低,行車時必須減速慢行,保持更遠的跟車距離。如果遇到坡道,除了減速以外,一定要觀察其他車輛的行駛動態。如果其他車輛出現了打滑,甚至發生了車禍,那就需要更加小心了。
7.夜間行車,找一輛速度差不多的車跟著最安全
夜間在高速上或者沒有路燈的地方行車,由於視線較差,如果車速較快,路面上有障礙物是不容易躲避的。萬一路口有行人突然衝出來,更是不能提前發現。如果有跟自己車速差不多的車,那就開著近光燈跟著他行駛就可以,絕對安全,他走過的地方至少路面沒有障礙物。
8.經過學校、居民區等路段,放慢車速,時刻警惕鬼探頭
駕駛技術再高也怕鬼探頭,因為前期你根本看不見對方,當能看見的時候基本上也已經撞上了。無論行駛在什麼路上,凡是車輛左右兩側被遮擋看不見的情況下,一定要放慢車速,必要時鳴笛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