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走得順暢一些。
可時過人也變,不論起點有多麼相同的人,到達的終點也會天差地別。
深究其因,不過是對人對事的選擇不同而造就的大小差異,正是這些細微之處的選擇波動著命運的走向。
《孟子》有言:“人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活得通透的人,懂得何事該為,何事而不宜為,專注自己,少管閒事,就是一個人最棒的自律。
01
有一種修養,叫少管閒事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小孩正坐在長椅上吃糖果,有個大人突然走到他面前,蹲下對他說:
“小朋友,吃糖對身體可不好。”
小孩看著他,問了一句並不相干的話:“叔叔,您知道為什麼我奶奶能活100歲嗎?”
大人笑道:“因為她不吃糖吧。”
小孩搖了搖頭:“不是,因為我奶奶從不多管閒事。”
故事很短,道理很深。
詩人陳郁在《苦吟》中寫:“閉門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張。”
人生在世,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各人有各人的喜樂。
硬是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強加到他人的生活當中,就是最大的不尊重。
其實生活里多的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的事,有些彎路,對他人而言何嘗不是一種精彩。
國畫大師黃永玉與錢鐘書曾經為鄰,兩家相距不到200米。
但在兩人做鄰居的幾十年時間里,黃永玉只踏進過錢鐘書的家門兩次。
哪怕需要送什麼東西,他也只是電話聯繫錢鐘書,將東西放在門口,從不過分打擾。
只因他深知錢鐘書喜愛獨處,自己這個“富貴閒人”進去后,反倒會擾了他的清淨。
他們可以在閒暇時間談天闊論,在各自忙時又能保持分寸。
不越界,不逾矩,是兩人相處舒心、情誼穩定的秘方。
詩人倉央嘉措說:“對人敬重,其實是在莊嚴你自己。”
人與人之間,靠得太近難免擁擠,離得太遠又顯得生分,唯有保持恰當的距離,才能讓彼此都落得自在。
很多時候,你的金玉良言,就是他人的苦不堪言。
不多管閒事,看似冷漠疏離,實則是給以彼此空間,讓自己成為自己,讓他人成為他人。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與人相處需濃淡得宜,明白過活好自己最是緊要。
就像鄭板橋說的:“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閒事養精神。”
02
閑事管多了 ,煩惱就來了
作家史鐵生說過:“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於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變為窮干涉。”
人情往來的事,總是剪不斷,理還亂。
干涉的事越多,惹來的麻煩也就越多。
曾國藩和曾國荃兩兄弟在外做官,聲望功名皆是極高,曾家也因此在湖南湘鄉成了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
曾國藩的四弟就仗著兩位哥哥的地位,在鄉里好管閒事,四處伸張。
鄰里糾紛,家長里短,婚喪嫁娶,鄉里瑣事,他都要過問干預。
周邊的官員鄉紳,老家的親朋鄰里,都對他的辦事能力十分信任,而他本人更是樂在其中。
可找他辦事的人越來越多,時間一長,他就因操勞過度而大病不起。
曾國藩多次勸誡四弟,讓他不要“惹人談論,生出謠言”。
得知弟弟生病後,曾國藩還寫信告訴他,病愈之後,把閒事的招牌收起,種菜養魚,也是另一番樂趣
曾國藩的時時規勸,讓曾家少去了許多的是非,綿延了百年的興盛輝煌。
《菜根譚》有言:“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槍總是打出頭鳥,刀先砍向地頭蛇,閑事管多了,麻煩也就上身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感恩,一個人的人生好壞與否,只有他自己才能定義。
閑事管多了,你的説明就會變得理所當然,你的同情會被認為是貴人眼高。
處世需有底線,助人要有原則。
不多管閒事,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善良。
03
專注自己,悅納他人
北京朝陽醫院的眼科醫生陶勇,曾經問診過一個患有白內障的十三歲女孩。
女孩的爸爸為了治好她,變賣了所有的家產,辭去了為生的工作,把精力全放在了女孩身上。
醫院同情這家人,為他們減免了部分的手術費,可陶勇卻在偶然間撞見了這位父親偷錢的場景。
陶勇自己也是一個父親,面對這位父親的舉動,他很詫異,卻沒有鄙夷。
他明白,若非走投無路,誰也不願意做這般偷雞摸狗的事。
後來有一次,父女倆再來就醫時,正碰見一位老太太摔倒在樓梯旁。
女孩的父親二話不說,背著老人就往急診室跑,去包紮固定。
世界很大,生活不止一種,各人都有各人的隱晦和皎潔。
有句話說:“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越是見過世面的人,越懂得尊重每一種生活。
佛教有個詞,叫悅納。
認可享受自己的生活,也允許接受其他生活方式的存在。
做人最好的禮貌,是少管他人閒事;人生最好的活法,是專注自我本身。
別人的事,有法律監管,有道德約束,過分打擾、事事操心對誰都是負擔,保持一分的距離和關注就是最好。
真正自律的人,都懂得克己守心。
人生不過三萬天,精力時間都是有限,手伸得太長,就沒有空間做好自己的事。
閒事莫要多管,人閑多做提高。
先盡心管好自己,再適度關心別人,才是一個人處世的最大智慧。
▽
《警世格言》中講:“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恰到好處的距離最舒適,懂得分寸的交往最長久,有所原則的處世最聰明。
尊重別人的不同是修養,管好自己的生活是修行。
收心自持,閑事少操,任憑世事繁雜,我自從容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