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宇宙邊緣的探索,始終源於對未知邊界的無限好奇。儘管有人設想宇宙無邊無際,但現實卻遠比這複雜。我們日常提及的宇宙,實則是我們所認知的時間和空間的總和。然而,對於那些對我們毫無影響且獨立存在的空間,它們是否仍屬於我們定義的宇宙範疇,這成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
根據廣義相對論,宇宙可能是無限的,被設想為一個平坦的空間,理論上銀河系可以無限延伸。但宇宙的平坦度究竟如何,是否真的無邊無際?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發現,我們能觀察到的宇宙直徑約為930億光年,半徑約為465億光年。
這465億光年,是基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所能觸及的距離,也是我們目前觀測宇宙的極限,被稱為宇宙的粒子視界。粒子視界內的所有物質,都被視為我們宇宙的一部分。然而,宇宙在不斷膨脹,任何試圖接近粒子視界的嘗試,都將面臨時空擴張的巨大挑戰。
實際上,即便以光速前進,我們也永遠無法到達宇宙的邊界。宇宙存在一個事件視界,超過這個點,我們就無法再觀測到任何資訊,因為光也會因紅移而消失。這就是我們可觀測宇宙的極限。
在宇宙學中,這種無法觸及的區域意味著我們無法接收到來自那裡的任何信號,因為信號在到達之前,所經過的空間會以超過光速的速度擴張。這一原理同樣適用於太空旅行,我們無法將物體送至宇宙事件視界之外,因為時空的擴張速度在那裡會超越光速。
簡而言之,儘管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但宇宙的邊界卻如同一個無法觸及的夢境,永遠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