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項成果摘得中國智慧科學技術最高獎
更新于:2025-03-29 17:40:58

作為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人工智慧主題日的重要活動,我國智慧科學技術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3月29日舉行頒獎典禮。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53個專案成果摘得本屆多個獎項。

“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發起主辦,得到了我國智能科學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軍人、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吳文俊院士的支援。該獎項瞄準科學交叉前沿,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旨在獎勵在智慧科學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做出卓著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迄今已舉辦第十四屆評審及表彰活動。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長期從事數學與人工智慧交叉研究,在稀疏信息處理、機器學習、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數學基礎等領域取得了系統性與原創性成果,被廣泛應用於科學、技術與工程領域,為中國人工智慧的理論突破和原創技術做出了奠基性貢獻,榮獲本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成就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張大鵬教授、重慶師範大學王國胤教授、四川大學章毅教授斬獲“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貢獻獎”。

此外還有多項成果摘得中國智慧科學技術最高獎,其完成單位有的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有的則來自央國企和民營企業。例如獲得本屆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多模態互動式數位人關鍵技術及產業應用”,由京東科技何曉冬等完成;北京理工大學夏元清等完成的“空間飛行器變結構控制與智慧協同理論”、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黃迪等完成的“複雜視覺任務的高效表徵學習”等項目獲得人工智慧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華南理工大學李遠清等完成的“面向意識障礙和高位截癱患者的腦機介面技術”等專案獲人工智慧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日,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主辦的2025第三屆全國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創新挑戰賽啟幕,旨在解決人工智慧重大應用和產業化問題,促進通用人工智慧與未來產業融合發展。同期還舉辦了智能系統-人工智慧校長論壇、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創新專題論壇、人工智慧青年科學家專題論壇、人工智慧“青托-優博”交流會和中國具身智慧大會等平行學術交流活動,多位院士專家學者和企業精英共同探討了人工智慧技術的創新應用和未來發展,分享人工智慧最新學術成果、創新難點及發展趨勢,為中關村論壇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貢獻出人工智慧領域的“中國樣本”。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雷嘉

編輯/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