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是對月球和火星進行小範圍的探測,逐步積累經驗。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我們將有可能探索更遙遠的星球。但無論是採用航太器的“化石燃料”推進單元還是其他的推進方式,最終都離不開能源的支援。
儘管人類在探索地球的過程中發現並開採了越來越多的能源,但對於廣袤無際的宇宙來說,人類的探索仍然受限於現階段掌握的能源形式。
一、可控核聚變並非“人類終極能源”,反物質才是
(1)可控核聚變的質能轉換率並不高
在如今的航天技術中,人類探索太空仍主要依靠火箭推進,而火箭所需的能量也主要來自航太燃料。即使是最新的電推進技術也只能依靠電池或太陽能等最原始的能源形式。
核聚變可謂是被人類寄予厚望的“終極能源”。在核聚變中,宇宙塵埃等星際物質聚合成恆星,釋放光與熱,成為星際旅行的“小太陽”。但可控核聚變在質能轉化上仍沒有那麼強大。
以已實現實驗室條件下的可控核聚變為例,其質能轉化率僅為0.7%~1.5%之間。實際上,可控核聚變的效率比我們想像中要低得多,而且可控核聚變還面臨自身無法產生持久的等離子體的難題,尚處於“實驗性”階段。
(2)反物質才能實現100%質能轉化,航太燃料的“終極解決方案”
反物質才是實現質能轉化的“終極”解決方案。物質與反物質湮滅後就會徹底將質量轉化為能量,可以實現100%的質能轉化率。這也意味著只需1克反物質,就能夠釋放出相當於炸掉數萬噸核彈的能量!
因此,反物質一旦能實現大規模生產,人類就實現了質能轉化的“終極”方案,徹底打破了能源限制。
二、反物質,航太界的“吸血蟲”,製造1克需3萬年
01.反物質的定義和現狀
反物質的“反物質”顧名思義就是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物質正好相反的物質。它的基本粒子電荷量與普通物質的基本粒子電荷量的符號相反。
當普通物質與反物質相遇后,由於兩者的粒子電荷量符號相反,會發生湮滅反應,也就是物質和反物質互相抵消,轉化為能量。
目前人類已在實驗室條件下人工合成了反物質,但生產效率極低。現階段生產1克反物質需花費3萬年,因此在自然界中幾乎不可能找到反物質。
02.獲取反物質的可能管道
>>>反物質在宇宙中自然產生
雖然在實驗室條件下人工合成反物質的效率極低,但在宇宙中反物質可不會因為人類沒有找到獲取它的辦法而消失。
反物質也會在星際爆炸等宇宙天體中以高能粒子形式產生。宇宙中存在反物質星系、反物質恆星、反物質黑洞等,宇宙大爆炸後就存在著反物質和物質兩種物質。
>>>反物質可能在行星磁場中聚集
科學家還發現,由於宇宙中存在著巨大的星際磁場,這些宇宙天體的磁場會使周圍的反物質在其附近聚集,這也為人類提供了一個反物質的獲取管道。
如果能在探索其他行星的過程中,發現其強大的行星磁場或其周圍的反物質雲團,或許就能發現反物質的存在,並在合適的技術條件下將其捕獲利用。
也許在未來,人類在探索其他行星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探索到物質,還可能在其他行星的磁場中探索到反物質,甚至未來可能會有人類在實驗室以外的條件下發現反物質。
三、反物質製造效率差為什麼沒能阻擋它的探索前景?
【探索一】反物質的潛力也許不僅限於航太,開發更大的“金礦”
反物質的發現打開了宇宙探索的新局面,但反物質的應用並不僅限於航太,醫學領域也許會是反物質的下一個突破口。目前人們的對反物質的探索還停留在基礎階段,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反物質的潛力肯定會被不斷挖掘出來。
比如在醫學中現階段就已用上了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若在未來能通過合適的技術條件獲取到足夠的反物質,將其廣泛運用於醫學領域,或許可以使醫學成像和癌症治療等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探索二】量子色動力學也許能在反物質獲取上大展身手
量子色動力學是研究強相互作用的量子場理論,強相互作用是物質內部的誇克和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原子核和反物質的基本構成。
人類會不會藉助量子色動力學中物質的物質性質,結合粒子物理學中對反物質的認識,找到獲取反物質的管道呢?
未來,基礎科學研究可能不僅能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還可能為反物質的獲取開闢新的方向。
【探索三】政府或國際組織或將把反物質研究列入“重點專案”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資金也是推動科技進步的動力。未來的反物質研究也有可能得到政府的支援。近年來,國家陸陸續續對航太領域的投資逐步加大,不難想像未來的反物質研究和開發也將會得到大規模的資金支援。
若真能在這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同時拿出足夠的科研人員進行反物質的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而且不僅是某個國家,也可能是很多國家和研究機構開始對反物質這顆“金礦”產生興趣,聯合對反物質進行研究,降低反物質研究的經濟成本。一旦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並實現盈利,那可就真的是人生贏家了!
四、反物質的生產和使用需謹防安全隱患,建立相應規範
反物質的生產和使用也有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反物質的本質就是和物質正好相反,當反物質與物質相遇會發生劇烈的湮滅反應,釋放大量的能量。
若大規模生產反物質,若設備出故障,反物質洩漏與周圍的物質發生湮滅反應,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爆炸事故,甚至會對整個星球的生態和環境造成影響。
因此,科學家們必須建立相應的法規和技術規範,以確保反物質的安全生產和存儲,建立完善的反物質監管機制,對反物質的生產和使用進行嚴格的監測和管理。
在此基礎上,加強公眾的意識和教育,讓公眾瞭解反物質的特性和安全使用的方法,做好安全防範措施,才能盡可能地避免安全隱患。
雖然在如今的階段,反物質的生產效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我們將有可能在更短的時間內生產出足夠的反物質,以滿足太空探索的需求,實現人類飛出太陽系的夢想。
探索宇宙的邊界,反物質的探索前景更加廣闊。雖然現階段人類在生產反物質的效率上面臨著挑戰,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我們將有可能在更短的時間內生產出足夠的反物質,實現人類飛出太陽系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