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椒,到底是降低血壓,還是升高血壓?這項研究給出了答案
更新于:2025-03-26 06:36:47

“哎呀,這辣椒可真是把我害苦了!”李阿姨剛從醫院回來,一進門就嚷嚷著,滿臉愁容。原來,李阿姨最近老是感覺頭暈目眩,一檢查,竟然是血壓飆升。

她平時可是個“無辣不歡”的人,做菜總是大把大把地撒辣椒,吃得津津有味。

現在,她坐在沙發上,摸著自己的額頭,心裡犯嘀咕:“難道真的是辣椒吃多了,導致我血壓升高?”

兒子小剛看著母親這樣,心裡那個急啊,他覺得辣椒刺激性那麼強,肯定是導致母親血壓升高的“元兇”。

“媽,你以後得少吃點辣椒了。”小剛忍不住提醒道。

可兒媳小芳卻有不同看法:“媽,其實辣椒也有很多好處的,開胃、驅寒,還能促進血液迴圈呢。說不定是其他原因導致的血壓升高。”

李阿姨聽了,心裡更是七上八下的,這辣椒到底是“功臣”還是“罪人”呢?她決定,還是得好好聽聽醫生的專業意見,再做個全面的身體檢查,找出問題的真正根源。

辣椒,這一中華美食中不可或缺的調料,其實背負著不少爭議。

有人說它刺激性強,會導致血壓升高;也有人認為它富含營養素,對健康有益。那麼,真相究竟如何呢?

01吃辣椒能不能降血壓?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深入而細緻的研究。他們對53916名成年人的飲食習慣與血壓狀況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調查。

這項研究的結果令人矚目。數據顯示,經常吃辣的女性相較於從不吃辣的女性,高血壓的風險顯著降低。

每周吃辣1至2次的女性,高血壓風險下降了10%;而每周吃辣3次以上的女性,高血壓風險更是下降了12%。

這一發現為辣椒對血壓的積極影響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

此外,研究還發現在經常飲酒的人群中,那些每天都吃辛辣食物的人相比不吃辣的人,高血壓的風險也有所降低。

然而,研究人員也強調,雖然適量食用辣椒可能對預防高血壓有積極作用,但過量食用仍可能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合理控制辣椒的攝入量至關重要。

02經常吃辣的4個好處降低患癌風險

一項發表在《國際流行病學雜誌》上的研究發現,每天吃辣的人患食管癌、胃癌和直腸癌的風險顯著降低。

這可能與辣椒中的抗氧化物質和抗炎成分有關,它們能夠説明清除體內的有害物質,減少細胞損傷和癌變的風險。

有助於減輕體重

對於許多肥胖患者來說,辣椒可能是一種理想的調味品。因為辣椒中的辣椒素能夠刺激新陳代謝,加速脂肪的分解和消耗,從而説明減輕體重。

一項涉及數百萬人的大型研究發現,經常吃辣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的風險顯著降低。

延長壽命

一項涉及數十萬人的分析顯示,經常吃辣的人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風險都有顯著下降。

這可能與辣椒中的多種生物活性成分有關,它們能夠保護細胞免受損傷,延緩衰老過程。

緩解疼痛

辣椒素是辣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它能夠減少神經傳遞的疼痛信號,有助於緩解慢性疼痛。

對於關節炎、神經損傷等引起的疼痛患者來說,適量食用辣椒可能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03吃辣時要注意這些細節不要過度吃辣

每個人的體質和飲食習慣都不同,對辣椒的耐受度也會有所不同。

因此,在食用辣椒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適量調整。

如果感到胃腸道不適或出現其他癥狀時,應及時停止食用並諮詢醫生建議。

不要空腹吃辣

空腹時胃黏膜比較脆弱,容易受到刺激而引發胃痛、胃酸過多等問題。因此,建議在飯後適量食用辣椒,以減少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

盡量少吃干辣椒或辣椒粉等製品

選擇新鮮辣椒進行烹飪,以減少上火的風險並保留更多的營養成分。同時,也要注意在烹飪過程中盡量減少油鹽等調味品的使用量,以保持飲食的清淡和健康。

04高血壓患者應謹慎食用的蔬菜

含鈉較高的蔬菜:如芹菜、茼蒿、韭菜、黃瓜、冬瓜、苦瓜等。

這些蔬菜中含有的鈉元素較多,食用后可能會導致體內鈉元素攝入過多,增加血管壓力,從而加重高血壓的病情。

具有興奮神經作用的蔬菜:如蘿蔔、辣椒、洋蔥、韭菜等。

这些蔬菜可能含有某些成分(如洋蔥素),食用後可能導致交感神經過於興奮,加重心臟負擔,引起血壓升高。

醃制類蔬菜:如泡菜、鹹菜、酸白菜、腌芥菜等。這些蔬菜在醃制過程中通常加入了大量的鹽,導致含鹽量較高。

高血壓患者食用后可能會導致體內的水鈉瀦留,使血容量增加,從而加重病情。此外,醃制過程中還可能破壞蔬菜中的營養成分,並可能滋生不良致病菌。

過一段時間的飲食調整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李阿姨驚喜地發現,她的血壓竟然逐漸穩定在了正常範圍內。頭暈目眩的癥狀也隨之消失。

醫生告訴她,只要掌握好度,吃辣椒並不會導致血壓升高,反而還能帶來一些健康益處。

因此,我們在享受辣椒帶來的美味時,要注重適量原則,並根據自身的體質情況,合理搭配食材,以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