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被誤解的9大高手,兒時覺得是小醜,中年才知他們是大俠
更新于:2025-03-26 06:23:32

一本虛構的故事多少是有些“扯淡”的成分在裡面的,尤其是武俠故事,其中情節無比荒誕,有時候為了突出角色之間的矛盾衝突,作者會刻意創造出一些臉譜化的角色,正派一塵不染,邪派十惡不赦,這樣正與邪的矛盾才會更加尖銳,但金庸的故事能夠成為經典,正是因為他筆下的角色多了幾分“人味兒”。

比如那《神雕俠侶》中的甄志丙(舊版中的尹志平),他對小龍女做出的那惡行自然是無法被人原諒的,但這個角色的可恨之處不在於他做了這事,而在於他不是那種壞到骨子裡的人,他良心未泯,面對蒙古人的威逼利誘,他不願低頭,又在小龍女有難時,為小龍女當下致命一擊,他的人設就是十分複雜而飽滿的。

而金庸筆下還有幾個角色,也同樣複雜,初見他們,只覺得是小醜,而人到中年再細細品味原著,才發現他們都是真正的俠客,甚至是英雄。

一、段正淳

段正淳身上最明顯的標籤無疑是“渣男”“花心大蘿蔔”,不可否認,他確實是花心,從明面上來看,除了原配夫人刀白鳳之外,他至少還有甘寶寶、阮星竹、秦紅棉、康敏、李青蘿這些情人。

(段正淳劇照)

再加上這人的武功不過二流水準,當年若不是蕭峰出手相助,只怕他早都死在段延慶手中了,他活脫就是個又蔡又花心的渣滓。

然而你細品原著,光是段正淳在少室山的兩個細節就足以證明他能得到如此多女子的青睞是有道理的。

首先是他在聽到了葉二娘曾與某人有染的消息時,有這麼一番內心獨白:“我所識女子著實不少,難道有她在內?怎麼半點也記不起來?倘若真是我累得她如此,縱然在天下英雄之前聲名掃地,段某也決不能絲毫虧待了她。只不過……只不過……怎麼全然記不得了?

你看,他其實不渣,他是多情,而且對每一段感情,他都有心負責到底。

(蕭峰劇照)

除了對女人格外上心,他對英雄也十分敬重。

哪怕蕭峰是打死他女兒阿朱的兇手,但在天下群雄都要圍攻蕭峰時,他卻是站在了蕭峰一方。

書中只道:“段正淳低聲向華赫艮、范驊、巴天石諸人道:‘這位蕭大俠於我有救命之恩,待會危急之際,咱們沖入人群,助他脫險。’范驊道:‘是!’向拔刃相向的數千豪傑瞧了幾眼,說道:‘對方人多,不知主公有何妙策?’段正淳搖搖頭,說道:‘大丈夫恩怨分明,盡力而為,以死相報。’”

這種有擔當的男子,誰能不愛?段正淳確實有幾分人格魅力。

二、張翠山

初讀《倚天屠龍記》時,自原著第三回張翠山登場后,筆者就認定這哥們會是故事中的主角了,畢竟他不僅是張三豐的愛徒,還有一手呼應書名的“倚天屠龍功”,再加上他還與魔教妖女殷素素產生情愫,無論怎麼看,都是最適合當主角的人選,可誰能想到,他在原著第十回自刎了。

當時讀到此段時,只覺得可笑,妻兒尚在人間,武當又有大敵當前,他這自刎之舉未免有些不負責任。

(張翠山、殷素素劇照)

但如今再讀,才知他也有屬於他的無奈,導致他決心赴死最直接的原因無疑是得知害殘三哥的人是自己的妻子,他無顏面對兄弟,便有心赴死,這說得通。

其次那些正道群雄前來向他們夫妻二人逼問義兄謝遜的下落也同樣是壓垮他的稻草,儘管謝遜確實罪不可恕,但那是他的兄弟,他怎能背叛兄弟,為了不牽連武當,他只能赴死。

張翠山雖然能活著,但他活著難免會給身邊的人帶來災厄,因此他決定犧牲小我,怎麼不算是英雄。

三、江南七怪

要說金庸全書讓人誤會得最多的角色是誰,那無疑是登場於《射鵰英雄傳》中的江南七怪了。

江南七怪之所以被讀者笑話,最直接的原因無非是他們被打臉得太快。

原著第二回中,初登場的他們還是有幾分霸氣在身上的,光看那外號,又是飛天蝙蝠,又是馬王神的,著實嚇人,而丘處機也恭維了他們一句:“適才貧道到寶剎奉訪,寺裡師父言道,大師邀貧道來醉仙樓相會。貧道心下琢磨,大師定是請下好朋友來了,果然如此。久聞江南七俠威名,今日有幸相見,足慰平生之願。”

(江南七怪劇照)

彷彿這七人就是世間最頂尖的高手,畢竟丘處機可是重陽真人最得意的弟子,他是全真七子中武功最高的一位,他如此抬舉江南七怪,不免讓人期待這七人的表現。

結果呢?江南七怪一起上,也不過只與丘處機鬥了個兩敗俱傷,以七敵一還沒能賺的便宜,著實是菜得離譜。

但是“菜”就應該被嘲笑嗎?

其實江南七怪從來就沒吹噓過自己有多強,相反,他們知道自己的實力弱,但即便是實力不濟,他們也一心除魔衛道,這才是真正配得上大俠稱號的人。

比如後來的《神雕俠侶》中,柯鎮惡一人去見那侯通海三人時,就連侯通海他們都認為柯鎮惡是英雄:“生瘤子的第二人道:‘師哥,你說這柯老頭真的會來么?’第一人道:‘那就難說得很,按理是不會來的,誰能有這麼傻,眼巴巴的自行來送死?’第三個瘦子道:‘可是這柯老頭乃江南七怪之首,當年他們和那十惡不赦的丘老道打賭,萬里迢迢的趕到蒙古去教郭靖武藝,這件事江湖傳聞,都說江南七怪千金一諾,言出必踐。咱們也瞧在這件事份上,那才放他。’”

(柯鎮惡劇照)

這裏雖然只提柯鎮惡一人,其實也代表著江南七怪的口碑,連惡人都認可的大俠,讀者又有什麼理由去取笑他們?

即便打不過,也要懲奸除惡,這種人如何不值得敬佩。

這即是金庸故事的魅力,兒時只見快意恩仇,如今再讀,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