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戰場上,曾經被譽為造車新勢力代表的哪吒汽車,正經歷著令人心痛的生存危機。這不僅僅是一家公司的衰落,更是整個造車新勢力的縮影。
想像一下,8000多名員工如今僅剩1700人,研發團隊已被連根拔起。公司的智駕部門已解散,員工們像逃難一般離開這個曾經充滿激情和夢想的地方。這個畫面何其殘酷,又何其現實。
數據是最無情的證人。根據法院強制執行文件顯示,哪吒汽車旗下子公司幾乎沒有可執行財產。供應商大會上的70%債權轉股方案,對於小型供應商來說,無異於一紙空文。
薪資發放成為最尖銳的問題。員工長期處於半薪狀態,勞動仲裁補償金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望。這種情況下,誰還能保持初心?誰還願意繼續為企業奮鬥?
在泰國市場,哪吒汽車的處境同樣艱難。儘管計劃獲得21.5億元人民幣授信,並在7月啟動當地語系化生產,但銷量僅排名第三,與比亞迪等競爭對手的差距觸目驚心。
對於消費者而言,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購買哪吒汽車可能面臨售後服務中斷、零配件斷供的風險。曾經的性價比優勢,在生存危機面前變得蒼白無力。
前任CEO張勇離職后,董事長方運舟兼任CEO,但公司的困境似乎並未得到有效緩解。一個曾經的造車新勢力,正在以令人心痛的方式走向衰落。
這不僅僅是哪吒汽車的故事,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殘酷競爭的縮影。在這個快速反覆運算、殘酷競爭的賽道上,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不斷進化的企業。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一個靠譜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已經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對於準備購車的朋友們,這個故事帶來的啟示是:選車不僅僅看價格和顏值,更要看品牌的造血能力和長期發展潛力。在新能源汽車這個賽道上,只有真正具備技術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企業,才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重塑中國汽車產業的生態圖譜。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