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運營商被315和直屬主管“錘過的黑歷史”
更新于:2025-03-26 05:40:10

運營商多次因垃圾簡訊、騷擾電話、資費使用者信息洩露、套餐虛假宣傳、攜號轉網服務等問題被工信部“錘過”,下面來扒一扒運營商有哪些被“錘過的黑歷史”。

2008年,315晚會揭黑手機垃圾簡訊,工信部迅速介入要求運營商立即開展自查自糾,垃圾簡訊專項治理行動關閉1.4萬個垃圾簡訊群發埠、查處300多家嚴重違規企業。

2012年,315晚會時隔四年再次曝光群發垃圾簡訊,並有部分區域運營商為此提供便利獲取巨額利益,同樣開展專項行動,處理群發業務埠2022個、群發行業埠1336個、SP埠59個,對曝光涉及到的違規基層企業調查處理。

之後,群發垃圾簡訊不斷登上各大網路平臺。其中2013年前三個季度,國內移動簡訊大概6970億條,而垃圾簡訊佔了20%,這就相當於給運營商帶來幾十億元的收入。

由於QQ微信等軟體的興起,簡訊的重要程度急劇下降,越來越多人基本不看簡訊,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甚至都不看話費帳單,簡訊成了個垃圾箱似的。與此同時,騷擾電話也漸漸讓人頭疼起來,剛開始接到騷擾電話的時候我還客客氣氣的和他們說不需要,而現在聽幾秒是“騷擾味”,立馬就掛了。

在工信部的牽頭組織下,各大運營商積极參與,開展了針對垃圾簡訊和騷擾電話的專項治理行動。垃圾簡訊投訴(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從2019年2季度的166025件下降到2021年1季度的29057件,降低了83%。

騷擾電話投訴從2019年2季度的255609件下降到2021年1季度的62042件,降低了76%。

其中投訴的數量僅僅是垃圾簡訊和騷擾電話總量的冰山一角,仍有大量使用者因不瞭解投訴管道而未能發聲。

不可否認,經過多年持續努力,專項治理行動已取得顯著成效,這一成果值得充分肯定。然而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在利益驅動下,部分企業仍不斷變換手法逃避監管,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AI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垃圾簡訊和騷擾電話的傳播手段也在不斷升級演變,治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涉及行銷、收費、資費爭議的申訴佔比從46.9%提高到50.7%,同比增幅8.1%,下圖是24年第四季度電信用戶申訴情況:

2025年,315晚會曝光AI外呼機器人一天可撥上萬通電話,運營商誘導升級套餐、騷擾電話、垃圾簡訊、隱性扣費、虛假宣傳等問題又一次成為焦點。被工信部“錘”後,316日做出積極回應。

值得關注的是,簡訊簽名及實名制信息登記制度正在全面推行落實,這一舉措有望從源頭上有效遏制垃圾簡訊的泛濫。

最後,電信用戶可通過多種管道對上述問題進行舉報投訴,其中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是最為高效便捷的官方投訴平臺之一。該中心專門受理通信領域不良信息舉報,並具有回應快、處理權威、效果好等優點。

以上對您有用的話,可以加個關注,將揭秘更多的行業內幕,還有什麼想要瞭解的也可以諮詢我哟。

顯卡我選RTX 4060
顯卡我選RTX 4060
2025-03-25 2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