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齊魯晚報
胸痛燒心,不一定是心臟不好
也可能是胃在“搗亂”
劉通 通訊員 謝靜 濟南報導
時不時胸痛燒心,不一定是心臟出了問題,如果咳嗽或哮喘卻找不到原因,那也可能是胃或食管出了問題。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疝與腹壁外科主任逯景輝走進“壹問醫答”直播間,針對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反流病進行了詳細科普,為患者答疑解惑。
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反流病在日常生活中並不罕見,卻常因癥狀相似易被混淆,給患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困擾。
疝是如何形成的
逯景輝介紹,疝是身體內部臟器在壓力作用下,通過薄弱點進入非原本位置形成包塊的疾病,可分為腹外疝和腹內疝。
食管裂孔疝屬於腹內疝,發生在膈肌的食管裂孔處。膈肌作為人體主要的呼吸肌,分隔著胸腔與腹腔,食管經食管裂孔過膈皮連接胃。正常情況下,食管裂孔可防止胃酸和食物反流,但當食管裂孔變大,腹腔臟器就可能經此進入胸腔,引發食管裂孔疝。其癥狀多樣,小型疝可能僅表現為胃食管反流,如反酸、燒心、胸痛等;大型疝則可能導致腹脹、嘔吐、貧血等嚴重癥狀。
胃食管反流有哪些癥狀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內容物異常反流刺激食管等部位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典型癥狀為泛酸燒心,還可能出現胸痛、咳嗽等不典型癥狀。“它與食管裂孔疝關係密切,相當比例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會合併食管裂孔疝,但也有部分患者不存在這種解剖結構改變。”逯景輝說。
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病因素複雜。食管裂孔疝既可能由先天的膈肌肌肉發育不良等因素導致,也與後天年齡增長、腹腔壓力升高(如肥胖、懷孕、慢性咳嗽等)、疾病(如駝背、食管炎等)以及手術外傷有關。胃食管反流病的誘發因素則包括肥胖、吸煙、飲酒、精神壓力等。中老年人、肥胖者、吸煙者、飲酒者以及長期處於精神壓力下的人群,都是這兩種疾病的高危群體。
如何檢查和治療
懷疑患有食管裂孔疝或胃食管反流病時,可通過上消化道造影、胃鏡、胸部CT等檢查進行診斷,必要時還可進行食管測壓和24小時食管胃酸監測。
在治療方面,逯主任表示,胃食管反流病可採用藥物、內鏡和外科手術治療。而食管裂孔疝通常需要手術治療,通過將臟器複位並修補食管裂孔,部分患者還可聯合胃底摺疊術預防反流。對於手術選擇,醫生會根據食管裂孔疝的類型和患者癥狀進行規範化評估。
“手術之後,患者不宜大意,需要注意多方面的生活管理。”逯景輝提醒術后患者,飲食上要少食多餐、低脂低糖,避免食用易誘發反流的食物;肥胖者需制定減重計劃;可選擇低強度有氧運動,避免增加腹壓的運動。此外,戒煙限酒、抬高床頭和繼續服用抑酸藥,也是促進康復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