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如今,機器人尤其是人形機器人,正越來越多地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對此你怎麼看?你最希望機器人幫你做什麼?我們一起走上街頭,聽聽大家的看法與期待。
你有沒有接觸過機器人??
江蘇南京市民:我主要接觸的機器人是屬於工業自動化以及製造行業的一些機器人。
江蘇張家港市民:我在出去旅遊住酒店的時候接觸過這種機器人,外賣員把外賣送到機器人的手中,就直接送到了我的客房門口,這樣比較安全。
機器人走進生活,你怎麼看?
廣東深圳市民:我覺得人形機器人越來越多是一件好事,而且我覺得人形機器人應該是要造福我們人類。
羅馬尼亞遊客:我認為這(機器人)是發生在我們身上最好的事。如果你不會被取代的話,因為人類才是進行程式設計的人。
你最期待機器人幫你做什麼?
江蘇張家港市民:我最期待的是能夠有能照顧老人的機器人出現,比如說帶他們去看醫生,或者是叮囑他們吃藥這些。
廣東深圳市民:如果是能到家裡的話,可以掃地、搞搞衛生、端個茶什麼的,洗洗菜可以。
人形機器人 如何走進各類應用場景?
人們對機器人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身懷絕技的人形機器人也頻頻上新,它們正從實驗室走向千行百業,走進各類應用場景。在我們身邊,有哪些人形機器人已經“上崗工作”了?
走上街頭 人形機器人為辦公“加力度”
21日,在浙江杭州濱江區的街道,智慧警務機器人"濱小新"正式上崗執勤,它搭載了國產大模型的自主人機交互系統,適用於多個警務應用場景。
浙江杭州市公安局濱江區分局巡特警大隊民警 趙俊強:在日常巡邏中,它配備了防爆安檢的功能,同時還可以跟著我們民警進行武裝巡邏。在群眾服務上,它可以為群眾提供一些應急類,以及求助類的服務。它還搭載了一個空氣檢測儀,在突發情況下,它可以發現空氣中的一氧化碳以及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濃度,如果濃度超標,它就會及時發現報警。
走出家門 人形機器人為文體娛"添熱度"
在體育文娛等領域,人形機器人同樣能發揮專長。上周,兩位特殊的“跑者”亮相浙江龍游半程馬拉松比賽,他們就是身高1米85,體重90公斤的人形機器人“青龍”,他們的參與也為觀眾及選手帶來科技新體驗。
參賽選手 蘇妮娜:比我想像中跑得快一些,我是會喊累的,但它們是不會喊累,它們是我見過最鐵的跑友。
生活陪伴 人形機器人為服務“增溫度”
四肢發達,頭腦並不簡單。如今在居家場景中,人形機器人的服務技能不斷優化,不僅能承擔做咖啡、做飯之類的基礎家務,還能和人類進行有思維、有情感、有溫度的交流互動。
如今,這款飛燕機器人已經進入多家養老院,為老年人提供智慧陪伴、健康管理、緊急回應等功能,滿足老年人的生活和情感需求。
走進工廠 人形機器人為生產“加速度”
除了服務於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形機器人還成為了工廠里的好幫手。在這家新能源車廠,工業人形機器人可以在生產線上進行智慧搬運、車身檢測等一系列精細操作,而在蘇州的這家車間里,人形機器人幫著取放零件、檢測產品品質、掃碼入庫、搬運物料。這樣一組人形機器人還能搭配著幹活,協同完成任務。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具身智慧”概念。具身智慧是什麼?當機器人遇上具身智慧,未來有哪些應用值得期待?
專家解讀:具身智慧和離身智慧有何區別
其實,具身智慧並非新概念。簡單理解,“具身”指的是有物理載體,而“智能”就是能感知、會思考。根據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發佈的《人形機器人十大趨勢展望》,具身智慧是可以在高變化下做出迅猛、精準反應的高品質、高性能智能系統。與之相對應的概念是離身智慧。
廣東省具身智能創新中心主任 丁寧:離身智慧主要是通過語言文本、圖像來作為數據的支撐,那麼現在具身智慧有了自己身體之後,它就可以通過自己的交互體會,用更多的模態和感測器來理解外部世界。就像我們教自己家的小孩去理解世界、認知世界,離身智慧是讓小孩坐在椅子上不能動,你就看iPad裡面有1000萬張圖片,小貓小狗,我們用語言告訴他這長成什麼樣,他也能夠總結出來一些規律。但這個認知還是相對片面是吧?具身智慧是讓小孩離開座位走下來,看到一個小貓就把它抱起來,就像機器人它有自己的身體才有這種能力,去跟我們看到的物件做非常親密的交互,把它抱起來,毛髮的質感、溫度、尾巴是怎麼動,那麼跟你的互動過程中,你對它的理解就非常得深刻、全面。基於這樣的理解,應對問題的策略、作業能力,包括處置一些突發情況的方法就會更加合理,自然它的作業能力就會更高。
舉個例子,拾級而上、攀山越嶺、踏雪而行、避讓撞擊,這個人形機器人叫“天工”,前不久攀爬了一百多級台階,登上了北京通州區海子牆公園的最高點,成為可以在室外連續攀爬多級階梯的人形機器人。“天工”能在沙地、雪地、山坡等多種複雜地形中實現最高時速12公里的奔跑,秘訣就在於具身智慧。
北京市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魏嘉星:在它的具身大腦方面,我們能讓它有更強的環境感知能力。簡單來說的話,以前可能是一個固定的東西,它一旦遇到變化的、不同的地形或者不同的環境,它可能就會失誤,但是現在通過這個感知行走,你能去掃描整個環境,那未來可能你去執行戶外的這些作業,它能夠更好去應用。
未來機器人 從“專才”走向“通才”
專家表示,具身智慧的意義是讓機器人從“專才”走向“通才”。從在特定環境下完成單一任務,到能在開放環境中執行開放任務,未來在地外探索、應急救援、精細化服務等領域大有可為。
丁寧:在家庭環境,端茶送水、養老康復,我們每個人的個體差異還挺大的,那麼它也要理解你的狀態,理解你的實際需求,來用合適的策略幫你。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人形機器人目前仍處於產業初期。未來,機器人也許會像現在的家電、智能手機、汽車一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