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成“新寵”!視頻平臺押注優質主創,影視寒冬中的破局之道?
更新于:2025-03-26 03:54:13

騰訊視頻古裝劇《雁回時》近日開播僅三日,便以驚人的13.1%市佔率迅速攀升至雲合日榜第二位,逼近榜首,同時在騰訊視頻站內的熱度值也逼近27000大關,其走勢令人聯想到去年的熱門劇集《九重紫》。

隨著《雁回時》的熱播,#買股導演#這一詞條登上了微博熱搜,觀眾紛紛稱讚騰訊視頻此次“買股導演”策略的成功,並預言導演楊龍即將迎來職業生涯的飛躍。在豆瓣等娛樂社區,觀眾普遍認為《雁回時》的高收視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導演的出色掌控,無論是敘事節奏、鏡頭美學還是角色塑造,都展現出不同於傳統古裝劇的新穎質感。

近年來,從《九重紫》、《邊水往事》到《國色芳華》,再到如今的《雁回時》,導演在劇集討論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成為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因素。在視頻平台和觀眾的共同推動下,一批新銳導演正集體嶄露頭角,取代流量明星成為行業資源的彙聚中心。

去年,古裝偶像劇遭遇集體挑戰,流量明星的“換乘戀愛”策略失效,無一演員因爆款劇集成功升咖,反而是多位新銳導演憑藉黑馬劇集脫穎而出,如《九重紫》的導演曾慶傑、《邊水往事》的導演算、《國色芳華》的導演丁梓光等。這些導演雖初涉長劇或古裝題材,卻憑藉新鮮感和對觀眾需求的敏銳洞察,交出高分答卷。

新銳導演的崛起背後,是長視頻平臺策略的轉變,從押注流量明星轉向押注優質主創團隊。這些導演已與平臺深度綁定,平台意識到,優質導演和編劇對演員的提升作用,遠勝於依賴流量演員抬劇。演技一般的流量演員搭配好劇本尚能相輔相成,而好演員與好劇本的結合則是錦上添花。

市場對古裝劇公式化製作的厭倦,短劇快節奏、高情感濃度對長劇的衝擊,以及觀眾對創新表達的強烈需求,共同推動了行業創作人才的反覆運算。這一轉型不僅改變了古裝偶像劇賽道,還蔓延至都市、懸疑等題材,平臺通過系統性擴容青年創作力量,將簽約爆款導演、資源升級等舉措固化為行業常規操作,標誌著內容生產模式從“資源消耗戰”轉向“人才爭奪戰”。

在此背景下,一批注重細節、有個人特色的青壯年導演逐漸成為劇圈的中堅力量。隨著劇集“撲街率”逐年攀升,粉絲對“好餅”的爭奪愈發激烈,這些升咖的導演成為粉絲密切關注的物件,其項目紛紛成為熱議焦點,自帶流量。

騰訊視頻在“買股導演”方面有著獨到策略。導演楊龍在騰訊視頻“蟄伏”三年,從小成本劇到古偶試水作,平台始終給予試錯空間,直至將S級IP《貴女》交由其執導,終於啟動其潛力。曾慶傑則是以短劇導演身份被騰訊視頻招至麾下,通過短劇《招惹》完成團隊磨合后,以短劇手法啟動古偶賽道,憑藉《九重紫》的成功,成為備受矚目的導演。

芒果TV同樣通過與優質導演的深度綁定,在劇集市場持續突圍。導演丁梓光在芒果TV拍出多部熱播佳作,被觀眾戲稱為“丁家衛”,成為吸引劇集觀眾的金字招牌。芒果TV還儲備了李漠等擅長都市職場題材的導演,為平臺打造口碑劇集,吸引高品質觀眾群體。

優酷則採用招攬外部優秀人才,以製片人、導演為核心建立自製工作室的方式,整合業內新銳創作力量,支持他們產出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作品。如導演算入職阿裡大文娛后,成立三邊坡工作室,專注懸疑原創,新作《懸案》已列入優酷2025片單。

影視寒冬下,行業資源正向優質主創集中。今年長視頻平臺開機專案大幅減少,提高爆款確定性、減少無效浪費成為共同難題。此時,佳作傍身的“升咖”導演成為平臺急於抓住的“續命稻草”,業內資源也將更大程度向他們傾斜,賦予他們更多選擇權。

短劇導演飛升速度超乎想像,導演張之微憑藉爆火短劇《執筆》迅速被芒果TV請去執導古裝劇《玉茗茶骨》,同時兼顧B站網劇《青川入夢》。編劇也成為平台和觀眾“買股”的物件,《雁回時》編劇曹笑天的才華逐漸被大眾認可,其下一部作品《金枝》備受關注。

當前,影視行業估值體系正從“流量貼現”轉向“創作力折現”。能持續孵化導演資產、構建風格護城河的平臺,將在新一輪行業洗牌中掌握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