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傳消息稱電視劇《刁蠻公主》要重新翻拍了,並配上所謂“新版《刁蠻公主》”的開機現場圖。
相關消息隨即登上熱搜,隨後出品方發佈情況說明,強調“本劇是原創劇本”,可謂鬧了一出烏龍。
雖然《刁蠻公主》的微短劇化改編並未推進,但之所以該事件帶動了如此關注,也是因為微短劇對經典影視IP的改編,在當下正蔚然成風。
就在此前的“螢光之夜”微短劇盛典,剛剛官宣了“百部港片微劇計劃”,將面向上游合作方發起IP改編和製作徵集,並允許在微短劇中使用經典港片的視頻素材;長信傳媒創始人、董事長郭靖宇還宣佈,接下來將推出《靈魂擺渡》和《唐朝詭事錄》IP的微短劇新作。
不止如此,目前全國重點網路微短劇規劃備案通過劇碼信息顯示,由《還珠格格》改編的微短劇《還珠》已完成備案,備案方是芒果TV的母公司湖南快樂陽光互娛;這部微短劇平臺給出了超S+的評級,將於2025年上線播出,共30集,每集15分鐘。
此外,多家傳統影視公司在進軍微短劇賽道的過程中,也基本都採取了和自有IP聯動的模式。
比如傳統影視公司慈文傳媒,已有《圓月彎刀》《楚留香傳奇之幽蘭詭事》《楚留香傳奇之江湖怪談》三部立項,將古龍經典IP搬上下螢幕。
光線傳媒也嘗試在微短劇賽道講新故事,作為《哪吒之魔童鬧海》系列的出品方,公司設想以中國古典名著為題材,拍一部一千集的動畫微短劇,每集約兩三分鐘,計劃用AI介入創作。
其實,這種IP聯動的開始可能還要早於如今的微短劇大勢。
早在2021年前後,抖音大舉發力微短劇就是通過聯動傳統影視公司,如聯合自由酷鯨開發《錦衣迷蹤》、與北京精彩開發《超越吧!阿娟》、與柠萌影視的《二十九》以及長信傳媒聯動的《女神酒店》等,都是與這些公司的大IP聯動。
或可理解,開發大IP對於這些傳統影視公司的好處,就在於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進入新賽道,發揮製作經驗和影視化資源優勢,以此來拉近已經站穩賽道的早期微短劇製作公司的選題經驗差距。
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護城河,因為對於這些掌握IP的公司來說,這些具有廣泛認知的IP進行改編,是一種零成本的資源,而對於微短劇製作方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但類似的選題資源,微短劇公司顯然也不會願意錯過,正在切入傳統娛樂行業獲得新的IP優勢。
比如頭部製作公司九州文化。過去一年,打開了與傳統影視公司合作開發IP衍生劇的管道,如與抖音、閱文短劇、好有本領出品了《慶餘年》IP的衍生微短劇《慶餘年之帝王業》,與耀客傳媒、抖音出品了《九重紫》衍生微短劇《昭世錄》等等。
值得認可的是,這些大IP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推動了行業的精品化風潮。要實現IP里的質感,留住IP吸引來的受眾,保證作品成色是必須的。
但反過來說,目前的微短劇行業依然處於IP產業的初級階段,無論是翻拍、共用版權成風的行業現狀,還是IP的估值和變現模式都未成熟。
應該認為,IP化、系列化可以在新的一年成為微短劇內容反覆運算的重要驅動,但也需要行業真正進入新的正規化、產業化環境,更好地實現內容創新與商業變現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