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一篇論文在數學圈掀起了軒然大波。
34歲的華人數學家王虹和Joshua Zahl聯手,證明瞭困擾數學家們一個多世紀的Kakeya集合猜想,至少在三維空間里是成立的。
多人猜測,憑藉這一成果,王虹或能鎖定下屆菲爾茲獎。這是數學領域公認的最高榮譽,每四年一度,專為表彰40歲以下在數學科學中取得卓越成就的青年才俊。因諾貝爾獎未設數學獎,故而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而王虹本人也因這一成就,迎來巨大的聲譽,獲得了全球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翻開王虹的朋友圈,畫風清奇得像個“數學界李子柒”:在敦煌拍飛天舞視頻配文“與偏微分方程共翩躚”,曬自製桂花糕卻標註“拓撲結構完整率100%”。這個把公式當朋友圈背景的90後,成長軌跡比她的證明更耐人尋味。
王虹於1991年出生於廣西桂林的教師門第,父母都是廣西平樂縣沙子中學的普通教師。從小王虹就展露出驚人的學習天賦,她5歲入學,兩次跳級,16歲考入北大。
對於學習,王虹在接受採訪時透露過自己的獨家秘訣:每個學期開學前,她都會借來下一學期的課本,從頭到尾“自悟”一遍。恰恰由於主動“自悟”,就避免了老師被動的“填鴨”。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她一般不輕易問老師,都是自己查資料和獨立思考。她認為這樣做可避免對老師的依賴性,鍛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2007年,當大多數同齡人還在為高考而奮鬥時,16歲的王虹便以653分優異的成績提前考入北大地球物理系。一年後,她為數學“叛逃”到傳說中的“瘋人院”數學系。
雖然年紀小,但王虹卻展現出驚人的毅力和能力。有一次,導師佈置下一道幾何難題,說只是讓大家試試看。有的同學半個月想不出解法就放棄了,而王虹整整花了半個學期鑽研,直到徹底解決了問題。
她在北大的導師王立中回憶:“她總說解題像玩密室逃脫,卡關時就倒著寫公式‘啟動右腦’。”或許正是這種死磕到底的勁兒,為她日後在數學領域深耕奠定了基礎。
2011年,王虹在北大獲得學士學位,隨後前往法國深造。2014年獲得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工程師學位和巴黎第十一大學數學碩士學位。2019年,王虹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取得博士學位。在麻省理工讀博期間,她甚至把《三體》中的“二向箔”概念融入幾何分析,被導師Larry Guth笑稱“科幻數學家”。
博士畢業後,王虹又來到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這個機構彙聚了全球最頂尖的數學與物理學者,愛因斯坦、馮·諾伊曼等巨匠都從這裡走出。
普林斯頓大學
2021年到2023年期間,她加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數學系助理教授,並在限制性猜想和局部光滑性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顯著進展。
2023年7月,王虹迎來職業生涯的又一高峰——她被紐約大學柯朗數學研究所聘為副教授,並獲得終身教職。柯朗數學科學研究所是全球數學研究的聖地之一,以其在分析、幾何和應用數學領域的卓越貢獻聞名。在U.S.News大學專業排名中,柯朗所的應用數學連續多年排名全美第一。
也是在這裡,她與合作者Joshua Zahl發佈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證明論文出來后,業內大佬們已經坐不住了。DeepMind的研究科學家Lechao Xiao震驚表示:之前從未想過有生之年能看到此猜想被證明。丘成桐公開稱讚這是"中國數學崛起的信號彈",直呼“她將得到菲爾茲獎。”陶哲軒連夜寫博文詳細拆解論文,評價“這不僅是一篇論文,更是數學疆域的開拓,幾何測度論的里程碑”,狂讚其成果"含金量爆表"。
王虹解決的三維掛谷猜想,是由日本數學家掛谷宗一於1917年提出的一個數學問題,也是困擾數學界百年的難題。
這個問題的數學表述為:當一根無限細的針(或長度為1的線段)向所有可能的方向旋轉時,可以掃過的最小面積是多少?簡單來說,這個問題就像在問:一根筷子在三維空間里旋轉時,最少需要多大的"舞臺"才能讓它轉個圈?
三尖瓣線丨kakeya set-Wikipedia
從1917年提出後,無數數學家前仆後繼都沒能徹底解決。由此發展出了名為“掛谷猜想”的重要命題。
聽起來像一道趣味謎題,實則牽動調和分析、數論、分形幾何等領域的命脈。數學家們發現,二維問題早被破解,但三維空間如同銅牆鐵壁,連菲爾茲獎得主讓·布爾甘、陶哲軒都曾久攻不下。直到2025年,王虹的這篇長達127頁論文,才讓這個問題在三維空間中得到了證明。
王虹團隊的解題思路堪稱教科書級操作。她們把細如髮絲的數學針(δ寬度)編織成"數學麻繩",再用"尺度歸納法"像拆解樂高積木般層層剖析。這種手法既保留了佩龍樹構造的古典優雅,又融合了沃爾夫公理的現代鋒芒,被同行比作用蘇繡技法組裝殲-20發動機。
在柯朗研究所的辦公室里,王虹和扎爾花了三年時間完成這項"數學顯微手術"。她們把三維空間切割成無數微觀粒子,對每種可能的結構排列進行地毯式排查,最終在127頁論文里構建出無懈可擊的數學堡壘。
值得注意的是,掛谷猜想與調和分析中的核心問題有著緊密聯繫。調和分析是數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函數如何表示為週期性函數之和。掛谷猜想的研究不僅推動了調和分析的發展,還對其他數學分支如數論、幾何等產生了深遠影響。
此外,掛谷猜想的研究還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例如在量子計算、信號處理、圖像處理等領域中,掛谷猜想的研究成果可以為這些領域提供新的理論支持和技術手段。
當有人還在討論"女生適不適合學數學"時,王虹用三維掛谷猜想掀翻了輿論場。
隨著2026年菲爾茲頒獎典禮的日漸臨近,全球數學界對於誰將榮膺此獎的猜測與討論愈發激烈。預測網站顯示王虹明年拿下菲爾茲獎的概率高達25%。
若成功獲獎,她將是第三位華人獲得此項大獎(前兩位是美籍華人丘成桐與澳大利亞籍華人陶哲軒),也將成為繼米爾扎哈尼和維亞佐夫斯卡之後,第三位女性菲爾茲獎得主,更是首位中國籍獲獎者。
王虹的突破不僅是個人榮耀,更是中國數學崛起的信號彈。從丘成桐1982年首獲菲爾茲獎,到如今90后學術天團集體爆發,中國數學家正在把高斯、黎曼的客廳變成東西方對話的茶室。
而王虹作為其中的女性,意義尤甚。從桂林山水到紐約曼哈頓,王虹的逆襲劇本重寫了STEM領域的性別遊戲規則。國際數學聯盟數據顯示,近五年女性菲爾茲獎候選人激增400%,王虹的突破點燃了全球女孩的數學熱情,因為數學是最公平的競技場,這裡只看智慧,不看性別。
2022年,她獲得科學突破獎新前沿獎,這一獎項,專為鼓勵年輕女性數學家設立。王虹說:“它讓我被更多人看到,但更重要的是,證明女性可以在數學領域走得更遠。”
面對“天才少女”標籤,王虹在採訪中笑道:“哪有什麼開掛人生?不過是把別人刷短視頻的時間,用來和數學談戀愛。”而如今她最想做的,是給廣西老家的中學捐一座“混沌之美”數學實驗室:“我想告訴縣城的孩子,抬頭看星空時,每個光點都可能藏著改變世界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