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李春蓮)3月20日,在第十屆中國能源發展與創新大會上,天合光能發佈面向沙戈荒大基地的高價值產品解決方案。這一解決方案完全立足於電力市場化需求,重構光伏電站設計及投資回報邏輯,以極致度電成本、抗風沙高可靠和高效運維產品,構建起支撐電力市場化交易收益最大化的三大基石,助力光伏發電“增量”又要“增質”的目標實現。
天合光能全球產品、戰略與市場負責人張映斌博士稱,由i-TOPCon Ultra元件和天合跟蹤系統組成的產品解決方案,充分滿足了大基地場景下的光伏應用需求,通過高綜合效率、低輻照增發優勢和跟蹤支架優化演算法,提高單瓦發電量及生命周期內發電量,並且通過高電價時段多發電和更低的BOS(系統平衡成本)實現了更低LCOE(度電成本)。
沙戈荒地區因太陽能資源豐富成為規模化大型地面電站專案首選。根據規劃,預計2030年,風光基地總規模達455GW,大基地場景發展潛力巨大。
據瞭解,沙戈荒地區具有高地表反射率,有利於雙面元件發電,同時也面臨著強風沙和高溫差等嚴苛氣候環境挑戰。張映斌介紹,天合光能在充分研究了大基地的場景特徵之後,發佈這一沙戈荒大基地解決方案,滿足大基地對於極致度電成本、抗風沙高可靠和高效運維產品的需求。
此外,這一解決方案也基於電力市場化交易邏輯而誕生。在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下,市場需要更有競爭力的度電成本,以實現收益最大化。山東電力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光伏電站最大出力時段為電價最低時間,因此提高光伏在高電價時段的發電量,可以提升投資回報率,進而提升整體的收益。
張映斌表示,實現更具競爭力LCOE,關鍵是要降低系統初始投資,同時提升系統綜合發電能量及高電價時段發電量。天合光能大基地解決方案憑藉更高效i-TOPCon Ultra元件、單位面積更高功率、串功率更高來降低BOS成本、系統初始投資;通過低輻照增發優勢、高綜合效率的元件搭配跟蹤支架優化演算法來實現高電價時段多發電以及生命週期內更多發電量,最終實現更低度電成本。而更低的度電成本意味著更多的收益。
天合光能是業內唯一一家提供元件+支架+儲能綜合解決方案的企業,其TOPCon元件、支架和儲能均已在沙戈荒大基地場景中有應用實例,得到了全球客戶的高度認可。未來,天合光能將繼續秉持創新精神,深耕光伏技術創新,以全面解決方案為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編輯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