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 飛虎提出金融大模型智慧體解決方案
更新于:2025-03-26 13:06:07

本報記者 矯月 見習記者 梁傲男

在金融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優化服務效率、強化風險管控及創新行銷模式成為金融機構的核心戰略方向。

今年春節以來,DeepSeek等大模型的實際應用引發行業關注,其技術特性與金融等知識密集型行業的適配性進一步凸顯。作為大模型技術落地的重要載體,AI智慧體憑藉其在多場景中的集成應用能力,正逐步滲透至金融業務流程各環節,為傳統業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日前,飛虎互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虎”)完成金融大模型智慧體解決方案的全面升級。這套針對銀行等機構開發的解決方案,已在全國110余家金融機構投入使用,構建起覆蓋遠端銀行、虛擬營業廳的智慧化服務矩陣。

“金融行業的複雜性決定了AI應用不能停留在表面。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通過構建深度垂直的智慧體,為銀行業務鏈實現全維度智慧賦能。”飛虎創始人兼董事長石海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DeepSeek、Manus等大模型和智慧體的興起,市場經歷了技術認知的普及階段。但金融機構真正需要的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業務專家型助手”,而非通用工具。

智慧體重構金融場景新底座

據Research and Market預測,AI智慧體的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51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471億美元。AI智慧體可應用於醫療、金融、教育、製造等多個領域。

“大模型不僅是技術革命,更是新時代產業進化的發動機。”石海東表示,“就像工業革命時代的發動機催生出火車、飛機等重大創新,大模型也需要各類智慧體作為‘適配器’來實現價值轉化。在金融行業,這種轉化尤為迫切,每個業務場景都值得用智慧體重新做一遍。”

今年以來,我國大概有60多家銀行表示接入DeepSeek,但主要用於智慧辦公、運維研發、智慧投研方面,輔助完成報告和運營文案生成、代碼生成與補全、投研簡報生成等工作。

飛虎基於在AI大模型領域的技術積累,也在多家銀行建設起“遠程銀行”“虛擬營業廳”,給予大模型金融應用底座,構建起“行銷-風控-作業”的垂直智慧體賦能矩陣。

“我們平常在用各種通用智慧體,垂直場景智慧體需要和業務深度結合。金融行業這類知識密集型行業需要深度思考和準確資訊,單一大模型範式難以解決。金融業是智慧體的天然落地場所。”石海東表示。

據悉,從2023年初起,飛虎啟動了金融垂直場景智慧體的研發,從“擬人化交互”、智慧體運營監控,到適配金融級安全合規、金融場景圍欄,以及探索“多智慧體協同”“智慧體專用工具箱”“智慧體場景策略庫與決策鏈”等能力,迅速落地多個金融案例。

催生行業增量新曲線

今年,Manus基於大模型性能升級的應用創新突破,引發了資本市場對智慧體的熱議。多家券商在研報中表示,當技術紅利與業務場景深度碰撞,智慧體應用有望在2025年進入放量元年。

聚焦於金融領域來看,銀行面向龐大存量客群的運營轉化已成為個人業務增長的重要引擎。私域客戶當前主要靠活動運營,而客戶經理隊伍規模小、平均管戶多,很難高頻觸達客戶並及時交互轉化。

飛虎副總裁喬彥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金融業在期待以智慧體推動自身轉型。為了引導智慧體從策略庫中選取恰當的策略,從知識庫中檢索相關信息,從工具庫中獲取所需工具,並從決策庫中驗證最終轉化是否成功,策略庫、決策庫、知識庫以及工具庫都需要不斷積累和更新。累積的資源可以作為大模型的參考依據,適應特定的垂直應用場景。

據統計,在風控機器人檢測中,某省農信消費貸款餘額規模為2900億元,客戶數202萬。在飛虎風控檢測推廣后,預估每年可減少違約損失為4.96億元。

可見,作為產業端落地的重要行業之一,智慧體在金融領域正在創造越來越多的增量價值。

談及智慧體在大模型基礎上所做的工作,石海東對記者介紹,一是RAG(檢索增強生成)知識庫與策略庫,構建金融領域專用知識庫,使智慧體在生成回復前自動檢索合規條款、產品參數等專業數據,減少“資訊幻覺”問題;策略庫則是方法論,類似於知識積累與傳承。二是Multi-Agents,給不同的智慧體賦予不同的角色定位。三是專業工具,在特定垂直場景,通過使用特製工具提升智慧體的能力。

記者瞭解到,隨著智慧體業務的發展,在飛虎總營收中的佔比日漸提高。以往,虛擬營業廳業務帶來的收入在飛虎的整體營收中,佔八成至九成。2023年起,大模型智慧體業務跟傳統虛擬營業廳業務的收入各佔一半。

在飛虎的規劃中,公司將持續在金融行業做深做垂直,以智慧體產品對金融行業進行賦能。同時,2025年會逐步開拓管道,計劃將技術拓展至保險、證券、教育等領域,並積極探索海外市場機遇。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