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高翰文從杭州押解過來,一路上藝妓給他送飯,照顧他起居,倆人住在同一個院子中,環境也很溫馨。
小說原文中的描述是:“外邊的人不知,以為鎮撫司詔獄裡只有鐵檻鋃鐺關押待決官員的牢房,其實裡邊還闢有多處軟禁罪名未定待審官員的小院。”
高翰文和藝妓就住在小院中,高翰文杭州知府沒有被定罪,所以暫且被軟禁在這裡,生活有人照顧。
這讓人產生了錯覺,高瀚文這是住詔獄還是旅館啊?
權力陰影下的例外空間
明代詔獄"水火不入,疫疠之氣充斥囹圄"——《明史·刑法志》
詔獄是嘉靖帝私人抓人、關人的機構,由錦衣衛掌管。
這裡面關押的基本都是官員,包括政治犯和重要罪犯。
它的存在是為了維護大明皇權的統治和社會的穩定,雖然是監獄,但獨立於獨立於大明朝刑部之外的一套體系。
可以說詔獄,是一個特別粗存在,不在大明行政系統中。
電視劇裡展現的有些藝術手法,也映射了大明政治生態。
嘉靖想抓,要保的人,只是走個過場的,都安排在這裡。
比如小可愛黃錦,因為在嘉靖盛怒之下,說話不謹慎,被陳洪抓住把柄,關進去了。
得勢的陳洪雖然折騰黃錦斷了一條腿,但也不敢真的把他弄死,畢竟黃錦是嘉靖的人。
可見關進詔獄中的人,都是重要的人物,罪名大小都是由皇帝決定的。
一般詔獄條件和監獄是一樣的,之前齊大柱被關在裡面,想必沒有這樣的生活條件。
海瑞和王用汲關在詔獄,條件也是很艱苦的,沒有自由,被關著,吃飯也是最差的那種。
他是嘉靖關注要殺的犯人,自然誰也不敢做什麼動作。
高翰文能走出的原因
高翰文本質是一個書生,對官場不瞭解,從那個翰林院到杭州走了一遭,他總算明白了一點。
胡宗憲也懇切地建議他,不要做官,還是去做一個文人。
高翰文來到詔獄,一直覺得自己很重要,其實他能住在小院中,完全是沾了芸娘的光。
楊金水裝瘋前,為了還沈一石的情,給乾爹呂芳寫信,希望他能保護芸娘與高翰文。
鎮撫司詔獄是歸司禮監管,呂芳這個老祖宗說話,還是能作數的。
呂芳知道楊金水裝瘋,是為了保全嘉靖的面子,也保全了自己。
因此他出面保護了高翰文、芸娘,並且直接了當的告訴他們好好在這活著,不要自尋短見。
老祖宗一方面是心善,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自己。
江南織造局的事情,芸娘是清楚的,留著一個活口,比一了百了更有殺傷力。
呂芳在詔獄見過高翰文、芸娘,並盤問了一番,得到的結論,高翰文不知道內情,芸娘也會看住高翰文,不會讓他瞎說的。
高翰文和芸娘之所以能最後出來,浙江的局勢,高翰文確實沒有多少責任。他只是各方的背鍋俠。
嚴黨橫行幾十年,盤根錯節,但是現在國庫空虛,嘉靖沒有辦法立刻倒嚴,他需要嚴黨幫他補虧空。
海瑞呈上的證詞,高翰文確實沒有什麼罪過。
嘉靖於是借放嚴黨舉薦的高翰文這件事,來打壓清流,希望清流不要再追究。
高翰文是翰林院編修,前科探花,是人才,國家儲備的內閣人才。
為了大局,嘉靖不會為難高翰文,有呂芳的保護,他最後走出了詔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