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重慶國際馬戲城燈火璀璨。觀眾屏息凝神,目光彙聚到舞臺中央。11輛自行車輕盈地駛入,每輛車上都有一個青春靚麗的姑娘,帶著大方自信的笑容。
她們在車上輕鬆做出跳躍、空翻等高難度動作,最後依次跳上同一輛車,車輪滾動間,11位少女如花瓣般層層綻放,又如孔雀開屏,優雅又驚豔。
重慶雜技藝術團這群“車技”演員平均年齡不過20歲,卻早已練就了一身高超的技藝,將這個傳承了七十餘年的傳統節目演繹得行雲流水。不久前,她們在西班牙的百場演出中更是收穫了潮水般的讚美:“重慶女孩真棒!”“中國雜技絕了!”
回歸到日常訓練和演出,姑娘們的願望很簡單:把快樂帶給更多的人……
自行車成為女孩的“好朋友”
多年前,舞臺上的那盞聚光燈讓年幼的唐敏心生嚮往,於是她從十多歲起開始學習雜技,如今21歲的她已是一位技術純熟的“老”演員。
她從2019年開始接觸車技。“每天從早到晚就是在和車‘較勁’。”原以為騎車技巧單一,但真正練起來才知道,腿部力量、腰部控制、手臂的穩定性,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要“征服”這輛車,讓人車一體,不是人跟著車走,而是車跟著人走。
車技使用的單車沒有剎車,全靠“腳剎”,而腳上穿的白網鞋幾乎兩周、一個月就會磨損一雙。每天手握車把,女孩細嫩的手上磨出了一層繭,為了保持阻力,還不能擦護手霜。
剛開始練習時,摔倒是家常便飯,手臂、膝蓋上經常都會出現幾處淤青,後來唐敏學會了如何在摔倒時利用護具和技巧保護好自己。最初由教練扶著上車,慢慢地,她可以獨立跳上行駛的單車。
要完成跳躍、空翻等高難度動作,必須熟練掌控好車速和平衡。為了讓每個細節更加完美,唐敏常常對著鏡子反覆練習,調整身形和角度。有時出現了一個微小的不足,要花上整整一天去糾正。
對唐敏來說,這輛小小的自行車每日陪伴,不僅僅是道具,更成了夥伴、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有時還會跟車說說話,就像是跟最好的朋友!”她半開玩笑地說,“上車前,我會拍拍它,心裡默念:‘今天也要合作愉快哦!咱們一起加油哇!’”要是哪天車不小心被磕了一下,她還會心疼好久。
和唐敏一樣,其他女孩們也都經過了漫長又艱苦的訓練之路。
一輛車,11個人,宛若花開
演員不光要與車配合,還要與同伴們配合。在節目最後,也是高潮部分,女孩們要同時跳上一輛自行車,在短短幾秒鐘內迅速固定位置,彼此托舉、支撐,並精準控制平衡,展示“孔雀開屏”。任何一個人稍有閃失,整個動作都會失敗。
這是整個節目中難度最高的動作,非常考驗團隊默契和彼此的完美配合。
“最難的不是學會技巧,而是如何讓彼此的心跳同步,讓11個人的動作像一個人一樣流暢。” 90后鄧巧是年紀最大的隊員,也是非常重要的“底座”。她的任務是穩穩地支撐起整座“人塔”,讓其他女孩能夠逐級攀升,展現出最完美的隊形。她笑著說:“其實我們練的不是‘車技’,而是信任。只要我們彼此信任,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完不成的動作。”
雜技的世界,光鮮亮麗的背後是千百次的摔倒和站起。滾動的車輪後面,是日復一日的堅持。她們每天8小時訓練,從不因天氣或假期而中斷。
“哪怕少練一天,就會被拉下。”隊員譚心雨這樣形容她們的訓練狀態。與其說是在“征服”單車,更是在用汗水和堅持,追求極致的藝術。
漸漸地,11位隊員形成了心有靈犀的默契。候場時,隊友遠遠地比畫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彼此就知道什麼意思,“那是在提醒我,哪個動作要注意什麼。”隊員羅邁說。
“當車過來的時候,會帶來一陣風,即使是背對著,我們也能感知到,‘哦,誰誰誰過來了……”跟唐敏一樣,雲南妹子羅邁也是離家練雜技十多年。“雜技要求比較苛刻,柔軟、力量等身體素質非一日之功。但我們很享受這樣的挑戰!”
從重慶到馬德里,小單車走向世界
2024年10月,重慶國際馬戲城接到邀請,派出一組“女子集體車技”演員前往西班牙演出。
日常訓練場地受限,她們就在露天停車場里,在一切能找到的空地每天訓練;飲食不習慣,她們就去市場買來食材,用重慶火鍋底料裡做出家鄉的味道。
在異國的舞臺上,姑娘們踩著熟悉的車輪,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完美的綻放。精湛的技術征服了西班牙觀眾和當地華人華僑。每場演出結束,台下都會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在謝幕時,觀眾會與她們一一擊掌,有的還衝上來熱情擁抱,與其合影,久久不願離去。 還有人用生澀的中文對她們說:“你們太棒了!”
當地媒體對這支來自中國重慶的雜技團隊進行了大篇幅的宣傳報導,不吝讚美之詞,“中國雜技絕了!”“讓人感動的演出!”
由於反響非常好,主辦方還邀請姑娘們到伯納烏球場觀看了一場皇馬對塞爾塔的比賽。
此次帶團出訪西班牙的隊長務龍表示,130場演出強度非常大,對這些女孩子們來說付出了很多。她們不僅展示了中國的雜技技藝,也成為文化交流的使者。
從重慶到世界,這群女孩用一輛小小的單車架起一座溝通文化的橋樑。她們用汗水和堅持,讓中國的雜技藝術在異國舞臺上閃耀光芒。
青春的輪廓,車輪上的夢想
當女孩們被問到,每天都要面對高強度的訓練,累不累? 唐敏笑了:“當然累,但我們都好喜歡這輛車,喜歡在舞臺上那個閃閃發光的自己……”
“在有的人看來,雜技演員的青春短暫,光芒轉瞬即逝。但對我們來說,這不僅是我們的舞臺,更是我們的夢想。 ”去年6月,唐敏的爸爸帶著妹妹第一次從雲南老家來重慶看演出,他們既心疼,又驕傲,在台下拚命鼓掌,爸爸激動地對旁邊的人說,“看,臺上的是我女兒!”
已為人母的鄧巧原本已離開一線,但她考慮再三後又堅持回到了隊伍中,“因為太喜歡雜技了,喜歡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征服每一個高難度動作,看到演出給觀眾們帶來笑容的感覺……”
在車隊里,女孩們學會了堅持,學會了團隊合作,也學會了如何面對挑戰。對於她們而言,雜技不僅僅是一門技藝,更是一種將青春燃燒到極致的執著。
“女子集體車技”是重慶雜技藝術團的絕活兒,也是重慶國際馬戲城“極限快樂SHOW”演出的王牌節目。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節目在1949年就已經有了,已走過了七十餘年。
如今全新的車技節目於2018年改編,經過多次修改、打磨,目前共有25位演員。據瞭解,車技在全國多個雜技類院團都有,但以男生表演居多,重慶雜技藝術團的女子集體車技無論在人數上還是技藝上都名列前茅,既展示了力量和堅韌,又保持了女性特有的柔美。
而今,這群平均年齡不過20歲的女孩們,正用自己的青春與汗水,書寫著新的篇章。這支隊伍承載了重慶雜技藝術團的榮耀,也承載了新時代女孩的勇敢、堅持與熱愛。在飛速旋轉的車輪上,在一次次騰空躍起的瞬間,她們不僅征服了舞臺,更征服了世界。
她們相信,只要車輪不停,夢想就會一直向前。
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鄒飛 圖/視頻 視頻編輯 李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