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吃到一半,看到隔壁桌家長讓小孩子直接在喝茶的玻璃杯裡面小便。”近日,有人在網上發帖,說了一件讓自己食慾全無的事。發帖人還說,飯店服務員沒有及時出面制止。
海底撈“小便門”事件餘波未盡,如今又上演類似的一幕,令公眾驚愕不已。相比於酒精上頭的兩個17歲少年的荒唐行為,此次事件所造成的影響和後果當然不能相提並論,但同樣值得深刻反思。
商家作為公共場所的管理者,理應保護所有顧客的權益。在這一事件中,據發帖人稱,工作人員目睹男童在杯中小便卻未制止。這違背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損害了其他顧客的消費體驗。被污染的餐具雖然已作銷毀處理,酒樓負責人也向當事人退還了當日用餐的餐費並賠禮道歉,但依然難以消除此事所造成的負面後果,經營狀況受不小影響。這一事件在杭州餐飲圈引發了一定程度的震蕩,此事再度警示商家,面對這樣的離譜行徑,絕不能放任自流坐視不管。
商家的不作為固然暴露了公共場所管理的漏洞,但讓小孩直接在喝茶的玻璃杯裡面小便,更折射出家庭教育的失位。2歲男童尿急是人之常情,但解決的方式有很多種,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讓其尿入飯店杯具中。身為家長,理應對這種情況有所準備,比如可以提前觀察到洗手間的位置以備不測。如果孩子經常這樣,平時就要教育不能忍不住的時候再說,實在不行可以隨身帶一次性的袋子或者穿紙尿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兩歲男童尿急時,一位老人起身去拿垃圾桶,說尿在桶裡。但媽媽卻說不用,表示“就在這兒尿”,接尿用的是饭店玻璃杯。這一事件中,媽媽“圖方便”的自私行為,本質是對公共規則的漠視與嚴重越界,雖然涉及的直接損失並不大,但理應嚴肅追責,以儆效尤。
男童往玻璃杯小便,不能只讓商家賠禮道歉。除了依法賠償之外,更應該通過加強公共道德教育,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一事件不應只是一場輿論風波,更應成為反思文明建設的契機。商家與家長的每一次“不作為”,都是對公共文明的侵蝕。商家要以此為鑒強化管理,制定明確的行為規範,培訓員工及時制止不文明行為。家長更要以身作則,外出前做好準備(如攜帶應急物品),教育孩子遵守公共規則,不能以“年齡小”為藉口逃避責任。唯有各方共同擔責,才能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構建真正的文明社會。
來源:潮新聞
【來源:新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