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電子報
本報訊 3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2025北京加快全球數位經濟標杆城市建設專場。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局副局長劉維亮在會上表示,2024年北京市全球數位經濟標杆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2.2萬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0.1%。
劉維亮介紹,北京市在人工智慧技術方面不斷突破。具體來看,豆包大模型對齊GPT4.0水準,智譜首發支援生成漢字的開源文生圖模型,Kimi的200萬字上下文能力領跑行業,生數科技發佈國內首個文生視頻模型Vidu,快手可靈大模型支援生成時長3分鐘、解析度1080P高清視頻。“目前,北京市已備案105款大模型產品,數量全國第一。”劉維亮表示。
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慧企業超2400家,核心產業營收超3000億元。據介紹,北京市日前發佈《北京市推動“人工智慧+”行動計劃》,按照“5+10+N”的模式,聚焦五類場景,打造標杆應用工程,面向十大行業,佈局示範應用專案,積極培育N個商業化行業應用。此外,“北京市通用人工智慧產業創新夥伴計劃”聚合模型、算力、數據、應用、投資等5類、300余家夥伴企業,形成人工智慧創新創業和產業發展朋友圈。
劉維亮指出,2025年北京市將全力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8%的目標。重點攻關腦機介面、量子資訊等前沿技術,爭取在國際上取得更多領先成果。打造智慧體軟體,讓軟體更“聰明”。推動人工智慧大模型助力科研,探索新的科研模式。(京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