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心血管,飲食是重要一環。其中,“少吃鹽”這一點已經深入人心。但還有一件事被很多人忽視了,這便是“補點鉀”。
為什麼鉀對心血管健康很重要?吃什麼補鉀效果好?
補點鉀,對心血管很友好
鉀是維持人體正常運轉的關鍵營養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曾強烈建議:增加膳食中的鉀攝入量,以降低成年人高血壓、中風和冠心病風險。
《歐洲心臟雜誌》曾刊文表示,有充足證據表明,鈉攝入過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之間的關聯,可通過“增加鉀攝入”而改變。
《英國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囊括了歐洲、美洲和東南亞地區的21項臨床試驗數據,樣本量達3萬人。結果表明,用鉀鹽代替食用鹽,能有效降低高血壓風險;此外,心臟病、中風、全因死亡風險皆降低了11%。
鉀是怎麼保護心血管的?
減少脂類沉積
鉀有助減少脂質在血管內壁的附著、預防血管受損和硬化。
調節心跳
心臟的正常搏動和肌肉正常收縮,都有賴於鉀、鈉等離子的協同作用。此外,鉀還在體內肩負著控制骨骼和肌肉活動、預防心肌異常的任務。
協助降壓
鉀能促進鈉從尿中排出,並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從而降低血管壓力。該系統是人體內重要的體液調節系統,被過度激活是產生高血壓的原因之一。
5類人尤其需要補點鉀
1. 血壓超標者
醫生通常會建議高血壓患者多補充鉀,因為與鈉的升血壓作用相反,鉀有助於幫身體排出多餘的鈉,降低血壓。
2. 一吃就容易長胖的人
高鈉飲食會促進水分瀦留,快速增加體重,而鉀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
3. 容易拉肚子的人
消化不佳、經常腹瀉的人,會排出過多的鉀,需要從膳食中補足。
4. 出汗多的人
鉀會隨著汗液流失。出汗太多的人需要注意及時補充鉀。
5. 部分慢病患者
除補鈣外,骨質疏鬆患者也要注意補鉀、少吃鈉,否則尿鈣流失可能會增加。糖尿病患者因為多尿,體內的鉀排出會較多。心衰患者因為需要服用利尿劑,也容易造成鉀丟失。這些人群都要注意補鉀。
營養專家推薦的“補鉀金字塔”
身體中的鉀主要來源於食物。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23)》,健康人鉀的適宜攝入量為2000毫克/天,如果要預防慢性病,攝入量可為3600毫克/天。
這裡為大家整理出一座膳食補鉀“金字塔”。
最底層:新鮮果蔬
蔬菜水果的鉀含量通常在100~400毫克/100克,再加上每天攝入量很大,因此是鉀最重要的食物來源。
菌類的鉀含量較出眾,如口蘑、雙孢蘑菇。嫩豆類也具有高鉀的特點,比如毛豆、嫩蠶豆、嫩豌豆、油豆角。
顏色濃綠的葉菜,如芥藍、羽衣甘藍、莧菜、空心菜、萵筍葉等鉀含量都比較高,在300毫克/100克左右。
個別淺色蔬菜,如竹筍、荸薺、蓮藕等,也能達到300毫克/100克。
香蕉、木瓜、橘子、杏、哈密瓜、甜瓜、櫻桃、柳丁、石榴、西瓜、桃子、柚子、葡萄等補鉀效果也都不錯。
第二層:奶類
100毫升牛奶含钾180毫克,半斤奶能提供450毫克的鉀,相當於成年人每日參考值的22.5%。優酪乳的鉀含量為150毫克/100克,乳糖不耐受的人首選此類奶製品。
第三層:豆類和全穀物
如果按絕對含量來說,豆類是所有食物中鉀含量最高的類別。比如,黃豆鉀含量為1503毫克/100克、芸豆1215毫克/100克、干蠶豆1117毫克/100克。
燕麥、青稞、藜麥、蕎麥等全穀物的鉀含量也很高,都在300毫克/100克以上。
在煮飯或煮粥時加些全谷雜豆,不僅有助補鉀,還能增加B族維生素以及鈣、鎂等礦物質的攝入量。
第四層:薯類
薯類也富含鉀。其中,土豆和芋頭的鉀含量超過300毫克/100克,山藥在200毫克/100克左右。
第五層:肉蛋類
所有動物細胞裡都含有鉀,不過肉類不能吃太多,因此靠肉補鉀不太現實。雞蛋的鉀含量不算低,但多數人每天攝入量較小,補鉀潛力也不高。
一份補鉀食譜請收好
每天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盡可能包含一兩種高鉀蔬菜,常吃鉀營養素密度較高的水果。
每天至少喝300克純牛奶或優酪乳。
主食的1/3~1/2用豆類和全穀物代替,每天攝入量最好達到50~150克。
每天攝入50~100克薯類。
各種肉類輪換著吃,每天攝入70~150克,每天吃一個雞蛋。
高血壓患者可以適當增加蔬菜、水果以及雜糧的攝入量,將普通鹽換成低鈉高鉀鹽。
(人民日報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