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古都非遺
更新于:2025-03-26 01:58:46

十三朝古都西安有一群非遺傳承人,用巧手鑄就輝煌,其中包括37歲的蓮湖精巧麵塑傳承人張倍源、49歲的陝西纏花傳承人孫瑩、58歲的戲曲容妝傳承人黨莉莉、60歲的戲劇頭帽傳承人韓小利、72歲的長安泥塑傳承人苗春生等。

蓮湖精巧麵塑講究“一面成色”,色,就是神態,精氣神,是魂。張倍源用傳統麵塑的工具和技法,結合二次元動漫、雕塑以及陝西地域文化,創作出的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別有韻味。

纏花融匯了繪畫、剪紙、景泰藍、刺繡、編織、雕塑等工藝的精華,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小巧而精緻,栩栩如生,孫瑩用巧手纏繞出指尖上的芳華。

戲曲容妝,也可稱為“扮相”,在戲曲人物造型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黨莉莉用濃墨重彩,“妝”點大美秦腔。

戲劇頭帽,行話叫帽盔,是戲曲演出道具中的一部分,是傳統戲曲中演員所戴各種冠帽的通稱,戲劇頭帽是戲劇人物的“身份證”,為塑造各色人物畫下點睛之筆,一件件雍容華貴的帽盔作品,展現了韓小利精湛的手工技藝和對秦腔藝術無比的熱愛。

長安泥塑,講究的是形似神凝,以黏土為主要原料,經過由里及表、從粗到細的捏塑加工而形成的一種古老民間藝術品。作品大多表現的是關中民風民俗和勞動生產場景,一塊泥、一雙手,一個個惟妙惟肖的人物在苗春生手中“活”了起來。

非遺傳承人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守正創新,賡續文脈。我用手中的相機盡自己的力量,去記錄這些非遺傳承人的壯舉,與他們共同譜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篇章。

2023年9月13日,關中風情泥塑工作室,苗春生手拿泥塑作品,仔細揣摩人物造型。

2023年8月19日,戲曲人生工作室,黨莉莉師徒二人給演員整理服飾和頭面。

2023年8月4日,西安市碑林區文化館,非遺愛好者全神貫注地聆聽孫瑩講解纏花的製作過程。

2023年4月16日,戲劇頭帽手作工作室,韓小利聚精會神地製作頭帽。

2023年3月14日,易俗社文化街區的露天戲台旁,張倍源攙扶著戲迷模仿麵塑人物的身段動作。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25年·第18 期· 5版

作者:王燕

點評 | 空間感
點評 | 空間感
2025-03-25 22:55:49
點評 | 美味佳餚
點評 | 美味佳餚
2025-03-25 23:02:16
點評 | 雲卷雲舒
點評 | 雲卷雲舒
2025-03-25 23:13:00
王燕:古都非遺
王燕:古都非遺
2025-03-26 01:58:46
怎樣自拍才好看?
怎樣自拍才好看?
2025-03-26 09: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