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 空間感
更新于:2025-03-25 22:55:49

攝影是在二維平面中呈現三維空間,畫面的空間感尤顯重要。空間感在於突出主體形象,表現結構層次,傳遞整體形式美感,由此形成主題表達。攝影者立足現實物理空間,將眼中所見、心中所想的空間,通過構圖形式、景別、線條、明暗、虛實等多種方式,以恰當的形式表現,形成畫面的空間感,吸引觀眾關注,引導觀看,取得理想的視覺效果。

有致的景別設定,以距離變化與焦距調整等呈現空間感。遠景空間更為廣闊巨集大,可展現大規模,運用於大場景、大活動呈現;全景空間更為突出環境,營造氛圍,運用於事物面貌展現;中景空間更為強調主陪體關係,運用於敘事表達;近景空間更為緊湊,突出主體,往往運用於強化心理空間。景別設定有序協調主陪體表現、大小比例、遠近層次等,有效展現背景環境,顯現不同空間感。

有力的線條表現,以線條牽引、疏密變化等突出空間感。通過提煉、運用獨特的線條指向,起到視覺牽引作用,延展且凸顯空間;通過線條的疏密變化在視覺層面拉開層次,體現空間感。有效的明暗對比,以影調、明暗等變化營造空間感,通過明暗突出亮點,展現立體,形成視覺縱深,拉開主體與背景距離,突出主體形象。有度的虛實對比,以虛實相應等體現空間感。通過虛實表現使觀眾在符合真實觀看中拉近空間距離。

此外,色彩表現還對空間感形成近暖遠冷的特定影響。需注意的是,空間表現應根據創作意圖而處理,多數情況需增強、凸顯空間透視,而有些則需以平面化的處理來壓縮空間,也屬於空間表達調控的一種。

攝影發展歷程中,各流派的諸多名家對空間表達形成各自特點,高藝術攝影以拼貼、疊印方式呈現符合主題內涵的情境化空間;自然主義攝影強調真實空間;新客觀主義攝影名家倫格-帕契的《秋林》以線條疏密節奏、明暗等突出空間層次;純粹主義攝影名家斯特蘭德的《白色欄杆》以壓縮空間而成為新突破,韋斯頓的《貝殼》以曲線變化深化視覺空間成為經典,亞當斯的《月亮和半圓丘》以明暗增強縱深;抽象攝影多以壓縮空間營造抽象之美;超現實主義攝影往往通過空間誇張、突破形成幻象;布列松作品更是以幾何型構圖營造獨特空間成為創作典範。

當代攝影家要解析攝影名作中空間的表達,深化對空間的理解與運用,在現實感受、現場創作中推敲空間表達,綜合運用多種方式,營造契合主題傳達、形象表達的獨特空間感。

龍騰盛世春意歡  郭興強 攝 點評人:王朝陽(安徽省阜陽市攝影家協會主席)

點評:龍燈頭以其形態、色彩、亮度得以突出,沿龍頭目光在視覺上形成指引,突出了古建築間的縱深透視,整體明暗有序,大紅金黃的暖色、密集人群渲染了節日氣氛。遠處燈光閃爍、起伏有致的高樓,增強了空間感。這幅作品主題與構圖空間感相互交織、相輔相成。

路遇   湯志明 攝

點評:S形構圖增強了路的延伸,強化了空間意味。路兩旁綠樹紅花相映襯,穿行而過的山雞排列有序,動態不一,極具生趣。寧靜、和諧且富有趣味的畫面,突出了生態優良,亦從側面體現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之意。

百米高空架橋忙  李智巨集 攝

點評:整體形成對角線結構,突出了畫面的動感與氣勢,強化了高度與縱深。架橋結構的紅色尤顯突出,更凸顯了架橋工人形象。樓房與之對比,大面積建築在畫面中的“小”,襯托了橋的高大,遠處藍色天空襯托了橋體的色彩。

船舶生產力  陳志強 攝

點評:框架式構圖增強了畫面空間感,展現了船舶生產的環境,突出了船舶形態美感及立體感。船頭色彩冷暖對比,星芒出現的角度,以及各種線條的協調統一,都成為畫面的亮點。

穿越   陳尚志 攝

點評:長城、高速公路在畫面中古今並置,仿佛時空穿越一般。處於暗部的長城更突出了居於亮部的高速公路,公路的弧線形成視覺引導,強化了縱深延展之態。路中往來行駛的車輛增強了動感。

群峰崢嶸  柳樹森 攝

點評:畫面極具氣勢,雲霧繚繞間層峦疊嶂,遠近高低錯落有致,虛實、濃淡之間延展了縱深,拓展了空間。三角形山形構成穩定之勢,雲霧縹緲增添了靈動之感。

城市雪雕  楊鴻寶 攝

點評:雪雕在大小、單雙、背側等對比中極具趣味,挖掘機與正在雕刻的雪雕形成形態、色彩對比,雪雕上的人物相對,正在雕刻的人物服飾色彩鮮明,尤顯突出,與機身、另一處雪雕色彩相呼應。遠處高樓相映襯,突出了空間感。

博卡拉的彩虹  紀忠華 攝

點評:群山下的城市建築林立,密密排列,冷暖相宜,全景表現在近大遠小、近實遠虛間顯現空間的廣闊。畫面中的彩虹以其弧線、色彩尤顯突出。

鯨之舞   陳建新 攝

點評:平靜的海面舞起的鯨魚,位於井字形構圖黃金分割點處,突出了形態。鯨尾舞動形態與遠處山峰形成對比與呼應,構成獨特之形。鯨尾落下的陣陣水花,增強了鯨舞的氣勢與動態。畫面在虛實、濃淡之間拉開距離,表現了海的寬闊與畫面的簡潔。

活力四射  龍鳳英 攝

點評:主體運動中的人物在虛實、動靜對比間尤顯突出,動態生動,動作狀態顯現出速度、力量、技巧之美,激起的陣陣浪花強化了人物的激烈動感。整體畫面壓縮了空間,連接了海天,凸顯了人物在巨浪中揮灑自如的狀態。

假日球賽  劉麗 攝

點評:人物的瞬間動態、表情生動,展現了球賽的緊張氣氛。正面、背面的孩童形象相對比,圍繞足球為中心聚集。畫面視覺顯現的“大”足球,在大小對比間突出了空間感。草地中的人影有序地映襯了人物,增添了線條的趣味,豐富了畫面。

礁韻  劉燕 攝

點評:在明暗、虛實、遠近、大小等表現中凸顯空間,畫面中礁石極具質感與立體感,整體形成對角線動勢。長時間曝光將動態流淌的海水表現得如絲綢般映襯著礁石,動靜對比強化了想像空間。

綠寶石  卓育興 攝

點評:高空俯視的視角展現了恢巨集的雪山全景,畫面極具空間層次,在群山間突顯了藍綠色湖泊,飽和度高的湖水與消色的山林形成對比。白雪覆蓋了山體,叢林密密猶如素描肌理般筆觸呈現,遠處藍天白雲呼應湖水,體現深遠空間。

人約黃昏後  姚桂梅 攝

點評:靜谧而充滿生活氣息的畫卷,行走、慢跑、拍攝、駐足等不同人物在畫面中錯落有致、方向不一、背側有別、形態各異,在大小對比間拉開空間距離。作品有效地運用了光影表現,側逆光形成了前後景的對比,暖色調營造了意境。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25年·第16 期·4 版

文、點評:趙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