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 攝影進階之光影協作
更新于:2025-03-25 23:01:36

攝影的本質是用光作畫,光造就了攝影,攝影作品其實也是光影協作的成果。光與影,明與暗,這兩極的變化可以產生出無數種效果。當光作用於物體之上,影子便會產生,而物體的形態也將隨之呈現出來,這一切在我們的視覺系統中得以還原。我們所拍攝下的景物,其實都是景物表面的反光作用於相機膠片或者感測器之後所形成的影像。也就是說,真正在攝影中起作用的是光線,而不是景物本身。就這一點而言,我們瞭解看到光要比看到景物更重要。  

當光線發生變化時,畫面中的景物形象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在攝影中,光線不會改變景物的本質,卻可以改變景物的外表。因此,我們要懂得觀察光影是如何改變景物形象的,是如何説明塑造畫面的——光影可以增加景物的內容,也可以減少景物的內容;可以彰顯景物的外表,也可以遮蔽景物的外表;可以使景物色彩更加豔麗,也可以使景物色彩更加暗淡;可以使景物結構更加複雜,也可以使景物結構趨向簡單。通過光來控制影,利用影來強調光,我們能促使彼此的協作能力充分凸顯出來。  

我們平時更容易注意到明亮的景物,而忽視陰影。但對於畫面來說,陰影卻往往是關鍵。影的性質取決於光的性質。光線的軟硬強弱會影響陰影的虛實輕重,比如陰天之下的漫射光,會產生柔和的陰影,而晴天陽光下的陰影則清晰濃重。陰影還可以增強景物表面的凹凸感,使得景物自身的質感紋理得到強化。此外,陰影的透視變化會明顯地受光源位置的影響。光源的高低遠近會造成陰影大小長短上的變化,比如清晨和傍晚時刻,景物的影子會被拉長,而隨著太陽的升高,影子會越來越短、越來越重。陰影本身還具有形象性,它可以構成外形生動的圖形、圖案,成為我們的拍攝物件,成為畫面的趣味中心。那些隨著光照而變化的景物投影,那些因為地面質感不同而變形的景物陰影,那些因為交疊而產生有趣圖形的陰影都可以是我們尋找、拍攝的生動形象,會給畫面表現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驚喜。

亮光通過照明來突出物體,陰影則通過光比反差來突出物體。陰影與亮部並置而產生的反差,使得亮部更加明亮,陰影處更加黑暗。所以要使畫面顯得更加明亮、色彩看上去更加鮮豔,我們可以適當加入陰影來陪襯;如果要表現更加濃重、陰暗的畫面效果,則應該嘗試適當加入亮部來襯托。同時,如果嘗試控制畫面中陰暗分佈的過渡和節奏,我們就可以在這種明暗對比中獲得一種富有韻律的光影美感。

在實際拍攝中,合理運用陰影,能使照片獨具魅力。選擇陰影時,我們應秉持簡化處理原則,尋找簡潔、形態鮮明或富有趣味的陰影。這些陰影可作為畫面構圖的重要因素均衡畫面結構,增強畫面的透視趣味;以其形態美感豐富畫面的形式感和想像空間;借助陰影的排列和過渡塑造有趣的圖案;運用與主體的對應關係營造對稱結構。但陰影的運用要避免對畫面構圖造成無端干擾和破壞,分散觀者對主體的注意力。

陰影常能給人帶來神秘感和豐富想像。觀察陰影與主體的關係時,我們可將表現重心放在陰影上,尋找和構建富有視覺張力和想像空間的陰影作為主要表現元素。陰影是平面的,能依附在其他景物上,間接地勾勒和顯現景物的結構特徵。例如,在拍攝古老城堡時,我們可以利用城堡牆壁上的陰影,巧妙地勾勒出城堡的輪廓和結構,讓觀者在欣賞陰影的同時感受城堡的巨集偉與神秘。

陰影與實體景物虛實對比,可達到或寫實,或寫意的不同效果。表現真實場景時,利用陰影的虛實變化突出景物的立體感和質感,可使畫面更加逼真;追求寫意效果時,通過誇張或變形陰影,可傳達抽象的意境和情感。平靜的水面、光滑的玻璃幕牆等景物特殊的反射表面產生的倒影效果,也是攝影著力營造和捕捉的拍攝點之一。

把控好曝光是處理陰影的關鍵環節。畫面需要鮮明、清晰的陰影,就應對亮部區域精準曝光;想要保留更多陰影細節,展現豐富層次和紋理,則要合理訂光。在數碼攝影時代,攝影者可通過圖像編輯軟體中的對比度、加深、減淡等工具,對明暗區域進行精細調整;或者採用高動態範圍(HDR)處理影像,使陰影和高光區域都能保留可觀的細節,讓畫面更加完美。

光影在攝影中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在日常的攝影實踐中,攝影者要時刻保持敏銳的觀察,捕捉光線的微妙變化,巧妙運用陰影的各種特性。只有真正看見光,理解光與影的關係,才能在光與影的交織中拍出富有感染力和獨特個性的照片。

舞姿  邱茉莉 攝

點評:瞬間捕捉精彩,展現出表演者在舞臺上的肢體魅力。周圍的留白效果以及黑白色調的處理則將舞者的美感和現場的氛圍感進一步凸顯,尤其是圍繞在舞者身邊的影子,為畫面增添了想像。

晨曲  周紅衛 攝

點評:作者採用遠景構圖,將廣闊的草原、起伏的山丘、瀰漫的晨霧和初升的太陽納入畫面,展現出空間的縱深感。光線運用精彩,逆光下的景物形成剪影效果,太陽的暖色調光灑在霧上,營造出柔和且富有詩意的氛圍。

妙影  李忠萬 攝

點評:被白雪覆蓋的地面看上去簡潔如紙,樹木和人物等深色元素被作者錯落有致地勾畫在畫面中,展現出結構上的協調感和形式上的節奏感。尤其是人物投影的形象引人注目,充滿了趣味性和表現力。

父子  蒲紅萍 攝

點評:水面反光產生的光色效果為人物提供了簡約、明亮的背景環境,不僅凸顯了人物形象,還呈現出了畫面情緒,與父子間的美好情感相互映襯,進一步增強了畫面的情感力量。

浪梯田  童明勇 攝

點評:空中俯拍下,大地紋理展現出趣味一面,線條的分割賦予畫面生動的結構。直射光線下的明暗光影在增強大地紋理的立體特徵之餘,也刻畫出了其富有變化的細節和圖案美感。

阿媽做的羊皮襖  吉雅 攝

點評:光影效果鮮明,較好地刻畫出了人物的立體形象,合理的曝光呈現出生動的高光細節,深暗的背景則將人物有效凸顯。阿媽縫製羊皮襖的慈祥情態得到淋漓展現,黑白影調則將畫面情感進一步引向深入。

飛馳在即  明泉 攝

點評:作者通過截取曲線結構的地貌合理構圖,並對陰影作巧妙構置,強調視覺上的動態感和賽車環境的獨特性。在光線的照射下,賽車的藍色調與環境的黃色調對比得到進一步加強。

光影匠人  黃蘊新 攝

點評:因為窗戶結構的影響,畫面中的光影也變得富有形式意味。人物被合理地安排其中,不管是手部的照明,還是面部的光線控制,都展現得恰到好處,凸顯了專心致志的工作形象,營造出靜谧、美好的氛圍。

編草鞋  鄒路明 攝

點評:在人物刻畫中,窗戶光是我們經常運用的一種光效。在這張照片中,有丁達爾視效的窗戶光帶來視覺上的吸引力,勾勒出了人物編草鞋的生動情態,展現出較強的明暗韻味和情緒力量。

騎行  沈岳明 攝

點評:空中俯拍的視角帶來簡約、生動的色彩結構,將地面景物以富有視覺吸引力的形式呈現,對騎行者的位置和形態把控也展現出生動性。自行車道與五彩圖形相互平衡,生動的投影形象成為趣味中心,體現出律動感。

晚霞牧歸  龍興旺 攝

點評:作者在晚霞時刻逆光高角度拍攝,巧妙利用水面的反光營造光影和色彩趣味,在明暗對比中展現出景觀的空間層次。牧歸者出現在恰當的位置,以生動的剪影形態傳達出主題。

西湖晨曦  彭濤 攝

點評:作者通過對高光區域測光曝光,營造剪影效果,凸顯畫面的明暗對比。樹木的排列結構與人物形成大小對比使畫面更具視覺趣味。

伊犁的春天  李伊君 攝

點評:拍攝時機得當,黃金光線勾勒地貌結構,強化了線與面的關係,凸顯出影調層次,成為畫面顯著的視覺特徵。對動物的巧妙佈局達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炙熱的陽光  趙自元 攝

點評:作者使用長焦鏡頭局部取景,瞬間把握住了動物的形態特徵,同時依託側光照明塑造了動物的立體感,確保了畫面主體的吸引力。在構圖上,作者恰當處理了線條和光影交替的形式美感。

光與影  王紅霞 攝

點評:畫面採用低調效果,通過鮮明的明暗對比凸顯高光區域,展現畫面的結構形式,並塑造出主體人物的形象特徵。在明亮線條的分割和引導下,作為點元素的人物看上去更加醒目。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25年·第14 期· 12版

文、點評:高振傑

怎樣自拍才好看?
怎樣自拍才好看?
2025-03-26 09: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