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縷春風輕拂臉頰,我便知道,是濰坊在向世界發出邀約。在這座城市,風不只是自然的呼吸,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現實與夢想的絲線,每一絲都纏繞著無盡的詩意與遠方的期許。
初到濰坊,踏入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就像翻開了一部關於風箏的史詩巨著。館內藏品琳琅滿目,從古樸的燕子風箏到造型奇特的龍頭蜈蚣風箏,每一隻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聽著講解員講述濰坊風箏的歷史,從兩千多年前的木鳶起源,到如今蜚聲國際的風箏盛會,那些古老的故事在眼前鮮活起來。濰坊風箏,是先人智慧的結晶,歷經歲月洗禮,在時代的浪潮中愈發熠熠生輝。
濰坊國際風箏會,是一場全民參與的狂歡,也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會場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風箏愛好者齊聚一堂,五彩斑斕的風箏在湛藍的天空中爭奇鬥豔。巨型風箏在地面上緩緩展開,需要十幾人合力才能放飛。當它騰空而起時,人群中爆發出陣陣歡呼。那是力量與美的結合,也是人類對天空無限嚮往的具象化表達。孩子們奔跑著,手中緊緊握著風箏線,笑聲在空中回蕩。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光芒,那是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憧憬。年輕人則三五成群,分享著風箏製作的心得,交流著對風箏藝術的理解。在這裡,年齡、國籍、文化的差異被拋諸腦後,大家因風箏相聚,共同追逐著同一片天空下的夢想。
漫步在濰坊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風箏文化的印記。傳統的風箏製作作坊里,手工藝人專注地繪製著風箏圖案。那細膩的筆觸,將濰坊的風土人情、民間傳說一一描繪在薄薄的竹篾與宣紙之上。他們傳承的不僅是一門技藝,更是濰坊的歷史與文化。街邊的小店中,風箏元素的文創產品琳琅滿目,有精美的風箏書籤、印有風箏圖案的明信片,還有小巧玲瓏的風箏掛件。這些文創作品,讓濰坊的風箏文化以更加多元的形式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城市獨特的文化符號。
在濰坊,風箏不只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自由和美好的追求。它讓我想起高鼎筆下的“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那是一種簡單而純粹的快樂。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濰坊的風箏文化宛如一股清泉,潤澤著人們的心靈,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生活中的詩意與美好。它讓我們暫時放下忙碌與疲憊,抬頭仰望天空,追逐那隨風舞動的夢想。
濰坊,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用風書寫著屬於自己的故事。它以風箏為媒介,連接著五湖四海的朋友,傳遞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這裡,風裡藏著詩,藏著遠方,藏著我們對生活最真摯的熱愛與嚮往。每一次仰望濰坊的天空,都彷彿看到了無數個夢想在飛翔,那是屬於這座城市的浪漫,也是屬於每一個追夢者的希望。
濰坊的風箏文化,是一首永遠寫不完的詩,是一幅永遠畫不盡的畫。它將繼續在歲月的長河中流淌,吸引著更多的人前來探尋、感受,讓詩和遠方不再遙不可及。
(作者:東營科技職業學院 崔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