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產權質押,光谷企業“貸”來25億元金融“活水”!
更新于:2025-03-26 01:20:24

在光谷奮進智慧產業園,機器人正以每分鐘12次上甑作業精準鋪撒酒甑。這家市佔率超80%的釀酒機器人龍頭企業,每年通過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獲得超2000萬元貸款,為企業滿載生產注入動力。

奮進智能自動上甑系統

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是指企業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經評估作為質押物從銀行獲得貸款的一種融資方式。

“從申請到放款,兩周內就能完成!”武漢智慧財產權交易所市場運營總監葉芳說,2020年商標質押登記窗口遷至光谷后,企業辦理商標質押登記證書僅需2-3個工作日,融資全流程壓縮至1-2周

這套“政企銀保服”聯動的服務體系,讓專利、商標等“無形資產”成為企業發展的“真金白銀”。

以武漢奮進智能機器有限公司(簡稱“奮進智慧”)為例,隨著近年來企業生產訂單不斷攀升,合同簽訂后一般需3-5個月內完成專案交付,企業往往需要提前墊資生產釀酒機器人,對流動資金需求巨大。

奮進智慧產業園內的上甑機器人

“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如同及時雨,企業可在產能擴張時保證原材料採購資金穩定充足。”奮進智慧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擁有150余項專利成果,每年通過核心專利可質押2000萬元流動資金。

這種“技術換資金”的模式,正成為光谷“輕資產、重研發”企業的標配。統計顯示,近三年光谷新增上市企業中有5家曾獲得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全區30%“金種子”企業藉此破解融資瓶頸。

去年,武漢中科通達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科通達”)以登記的數據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物獲得武漢農商行質押融資1000萬元,成為省內首單數據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

中科通達主要從事城市公共安全的可視化、網路化、智慧化管理業務

“數據是新型生產要素,但過去‘看得見、摸不著’。”中科通達科技發展部總監呂琛說,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通過規範的流程登記,企業自有數據均有望得到“官方認證”,無形的數據資產正在變為一個個“金鑰匙”。

就在不久前,蘭丁智慧、格藍若、武漢敏聲、楚為科技、光谷實驗室等5個案例入選湖北省首批10個專利產業化優秀案例,成為全省專利轉化運用典範。

業內專家表示,智慧財產權有望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光谷創新實力雄厚,未來可通過人工智慧等資訊化手段整合金融、人才等優勢資源營造知識產權轉化的良好氛圍。

統計顯示,2024年東湖高新區發明專利授權16331件,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20件,322家(次)企業獲得超25億元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同比增長25.3%,地區創新活力持續迸發,智慧財產權金融生態加速構建。

下一步,光谷將繼續推動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業務擴面增量及知識產權證券化工作,培養一批專利產業化樣板企業和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產業,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中國光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