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每天體鍛2小時,成都青羊這樣落實!
更新于:2025-03-26 01:19:48

袁菡苓

上個月,四川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確保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啟用時間不低於兩小時的通知》。通知要求,2025年春季學期開學后,全省將全面實施“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啟用時間不低於2小時”,並接受師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這一新舉措在青羊區各中小學落實得怎麼樣?啟用時間如何保障?場地夠不夠用?

科學規劃動態管理

分層錯峰讓體鍛更高效

3月19日上午9點半,隨著下課鈴聲的響起,青羊實驗中學的操場沸騰了起來,學校上午大課間體育活動正式開始。

同學們連續乒乓球技。青羊區教育局供圖

九年級的同學們在體育老師和班主任的精心組織下,在操場上開展慢跑熱身、跳遠、定點往返跑、單腿跳、踢腿拉伸等多項體能訓練,伴隨著輕快動聽的音樂,同學們運動起來興致高昂、勁頭十足,不一會兒,臉頰就變得紅撲撲的,額頭上冒出一層細密的汗珠。在籃球場,一群女生正在練習對著牆壁墊排球,大家兩人一組,輪著練習,一旁的體育老師做專業的指導。另一邊,一群男生正在練習引體向上,“我這個專案稍微有點弱,所以想利用大課間時間多練練。”九年級的陳同學介紹,通過自己在大課間的刻苦練習,引體向上的成績提高了不少,距離15個滿分越來越近了。

“九年級的大課間,在運動項目設置上,主要是通過各類耐力跑和力量練習,強化同學們的體能。同時,同學們還會在體育老師的指導下,開展針對性的分層訓練,強化個別薄弱專案。”學校有關負責人介紹。

上午10點半,第三節課下課後,七八年級的大課間拉開帷幕,同學們有序來到操場,全面放鬆身心,啟動全身運動細胞。七年級的同學們在大操場上做學校自創的韻律操,這套韻律操動作設計簡單大方,剛柔並濟,伴隨著舒緩的音樂,使同學們的各個關節和每塊肌肉都能得到一次很好的鍛煉。八年級的同學們則在小操場,進行高抬腿、單腳跳等身體素質練習,綜合提升身體的敏捷性與爆發力。

同學們練習攀岩。青羊區教育局供圖

下午的大課間時間在4點半到4點50分,操場上也是一片火熱朝天的景象,同學們自由選擇喜歡的運動專案,踢足球、打籃球、打羽毛球、跳長繩,在運動中盡情釋放快樂的多巴胺,肆意揮灑著青春與汗水。

除了一天三節大課間外,學校還有豐富多彩的課間微運動,下課鈴一響,同學們紛紛離開教室,操場上、走廊里,校園內的每一處空地都能看到大家運動的身影。

同學們練習武術。青羊區教育局供圖

“我們學校場地空間很有限,所以我們充分利用校園裡的每一塊場地,實行‘分時段+分年級’動態管理,通過錯峰鍛煉解決場地與器材壓力,確保全校學生都能每天運動70分鐘時間,保持充沛的精力與強健的體魄,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學校有關負責人表示,學校還通過“家校聯動手冊”將校外運動納入評價,形成“課內分層練+課外自主選+家校協同育”的閉環。

成都市同輝(國際)學校在每日30分鐘大課間設計了“分齡分段”運動場景:低年級草坪迂回慢跑、中年級200米跑道勻速跑、高年級550米挑戰跑;每週五60分鐘“悅享課間”,實現運動時間精準擴容;創設15分鐘課間“微運動”,班級配備“微運動器材包”,真正實現讓學生“身上有汗、眼裡有光,腳底有勁”。

突出特色創新課程

滿足個人化發展需求

在實施科學規劃管理的同時,青羊區的各個學校還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突出特色亮點,創新運動課程設置,在有效落實每天運動2小時的基礎上,讓運動更具趣味性、多樣化,滿足學生們個人化的發展需求。

同學們練習足球。青羊區教育局供圖

“我現在乒乓球球技進步了很多,上週末和爸爸一起打,已經有機會打贏他了,之前完全是不可能的。”成都市草堂小學西區分校四年級的劉同學得意地說,這都得益於學校創新推出“體育選項走班制”課程。劉同學選擇了自己最愛的乒乓球,通過老師的指導和每天大課間的訓練,球技飛升。據瞭解,該校面向三至六年級開設球類+武術等課程,每類設基礎班與提高班,以“興趣引領+技能進階”為核心,打破傳統“一刀切”模式,實現個人化教學。依託體育教師專項特長,打造專業化課堂,確保學生掌握至少一項運動技能。

成都市東坡小學的大課間,孩子們身著藍白相間的傳統武術服,在操場上打起了武術操,一招一式煞有其事,像模像樣,剛柔並濟之間展現了孩子們的活力。這是學校大課間核心專案——自創的“東坡武術操”,將宋代養生功法與蘇轼詩詞深度融合,打造出獨具文化特色的運動品牌。該操將詩詞的豪邁與豁達轉化為“弓步沖拳”“雲手轉身”等武術動作,配合鼓樂,形成“ 武韻詩詞”獨特韻律,踐行“趁年華當自強”的校訓。“東坡文化是我們學校的特色文化,所以我們編排了獨具文化特色的‘東坡武術操’,讓孩子們一邊享受運動的快樂,一邊傳承和發揚東坡文化和精神。”學校有關負責人說。

同學們在操場上跑步。青羊區教育局供圖

成都市少城小學的大課間還實現了跨學科融合,學校以“春山在望·越野同行”為主題,創新打造“體鍛+跨學科”的春日校園定向挑戰賽。依託地圖導航與指標實踐,融合多學科任務:設置“投壺密探”“旱地冰壺定向”等10大體能挑戰趣味點位,串聯“活字拓詩”“麵塑春花”等文化美育活動,以“小樹苗印章”積分對體能、智慧和創意進行多元評價。

還有不少學校通過建立各類體育競技制度,開展豐富的比賽,以及“體育嘉年華”和“體育文化節”等活動,讓學校形成濃厚的體育氛圍,讓孩子們發自內心愛上運動。

同學們在操場上做操。青羊區教育局供圖

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構建“月月有比賽”賽事體系,開展籃球“3V3”、定點投籃挑戰、軟式排球傳接賽等分層競技,形成“班班有戰隊、人人可參賽”的活力生態。成都市鼓樓小學開展“月月賽”特色活動,圍繞教學內容和每月活動主題,如二年級佇列隊形比賽、三年級花式跳繩比賽、五年級籃球比賽等,在競技中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一位小學生在練習射箭。青羊區教育局供圖

青羊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開學後,成都市青羊區各學校陸續行動起來,在優化體育課程設置、升級大課間活動、延展體鍛維度、完善評價機制等方面努力探索,通過科學規劃、多元活動與精細管理,打造全方位運動生態,切實保障學生每天綜合體育啟用時間不低於2小時,讓體育鍛煉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陽光加油站”。(楊雪怡、周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