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山房路,半部近代史。在中國近代的歷史轉型中,珠海得風氣之先,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外交、農業等諸多領域湧現出一大批影響和改變中國近代史的英傑才俊。
多年來,澳門學者林廣志致力於在中國近代史視野下深挖珠澳歷史文化根源,推動珠澳文化深度融合發展。承載著深厚香山歷史文化遺產的唐家古鎮,成為林廣志和他團隊重要的學術研究“富礦”。他帶領澳門科技大學的團隊參與了珠海留學文化館的展陳設計和籌建工作,成為珠澳兩地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橋樑。
近日,由羊城晚報聯合珠海高新建投打造的《為奮鬥者》,獨家對話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林廣志,探討珠澳如何攜手賡續歷史文化根脈,共建“人文灣區”。
唐家古鎮是香山文化重要的發源地與彙集地
《為奮鬥者》:都說香山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構成,您對此怎麼理解?您與團隊對香山文化的研究主陣地有哪些?
林廣志: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歷史涵養了其鮮明的文化特質,又聚合形成了統一的理念體系,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這五個突出特性使得中華文化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延續。而嶺南文化區別於中原、江南等地方文化,站在中華民族對外開放前沿,深受嶺南地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香山地區正是其開放性、包容性和創新性最精粹的地方。
香山文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就是它對世界的影響。我們過去談澳門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視窗和橋樑,能不能說香山地區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和視窗,我認為是完全成立的。如果澳門是一朵蓮花,那麼它的根莖就是背靠著祖國大地,而綻放的地方就是香山地區。
一朵蓮花開三瓣,澳門、珠海、中山三個地區密不可分。可以說,我們研究香山文化、弘揚香山文化的主陣地就在澳門、珠海、中山。一方面,澳門科技大學已經開設了香山文化研究課程作為全校本科生的選修課,接下來我們也把香山文化融入博士生的課程中,像唐廷樞、鄭觀應以及《盛世危言》都出現在了我們博士生入學考試題目中。另一方面,多年來持續舉辦的香山文化論壇就是想把香山地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澳門、珠海、中山三個地區應該攜起手來,把香山文化的內涵、價值以及香山文化對於當下的啟示意義提煉出來,將全球香山人團結聯絡起來,真正把香山文化品牌做起來。
文化是流動和擴大的, 有變化也有創新。個人可以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在文化的不斷創新中, 經個人進入集體創造成為社會的共識, 使文化有了社會性。文化如果不為社會所接受就很難保留下來,所以社會性的普及和推廣也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我們將珠海唐家古鎮作為了重要的陣地。它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核心區域,是香山文化中很重要的發源地與彙集地,是“文化基因庫”,更是一個文化普及推廣並在其中演化發展的文化場域,是“文化培養皿”,我們要讓開放、包容、創新的香山文化從唐家古鎮中走向“復興”。
在時代大背景下研究留學文化
《為奮鬥者》:為什麼您和澳門科技大學的團隊,選擇參與了珠海留學文化館的陳展等籌建工作?
林廣志:珠海留學文化館是我國第一座以留學文化為主題的展館。嶺南人通過港澳走向世界,又回到祖國來回報祖國,當我們思考中華民族的對外開放時候,我們就要思考香山地區在這個過程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以說我們有幸參與到留學文化館展陳大綱這個課題中。
我們注意到,從留學層面看,澳門是中國人最早走出去的地方。在科舉時代,已在澳門工作、見識了世界的唐寶臣把他三個兒子唐廷桂、唐廷樞、唐廷庚先後送到澳門馬禮遜學校讀“西式”,是需要相當的勇氣和遠見的。容閎、唐廷樞、黃寬等一批精英從澳門走出去後學習了西方先進的思想。為濟時事之艱,莘莘學子負笈海外,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看到了當時中國跟世界的距離,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文明的“盜火者”,他們學習西方的理念、技術、思想,這群人是西學東漸的第一批啟動者、參與者、推動者。這一批留學先驅不但直接參與和推動了洋務運動,也直接地參與和推動了現代化。
對留學生的研究要跟我們國家的命運,跟我們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結合起來,他們的留學某種程度上帶有偶然性,但是也是整個時代推動下的必然。
2022年夏天當接到徐惠萍女士邀請的時候,我們已經有了留學史研究的基礎。我們一直在做唐廷樞研究、做鄭觀應研究、做容閎研究,所以這些年我們成立了唐廷樞研究中心、鄭觀應研究中心、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使得我們的研究不僅僅局限於澳門,而是通過澳門放眼到祖國內地,將澳門跟整個國家民族在近代以來所經歷的磨難和紛爭以及它的崛起緊密地結合起來。
第一個方面,我們盡可能地挖掘所有的有關留學的史料,我們事實上呈現出來的僅僅是部分的史料,它背後還有超過十幾萬字的整篇大綱。我們的主線是以珠海人為主線,包括我們現在可看到的容閎、唐廷樞、鄭觀應等人。招收幼童的這個過程,也體現了珠海人勇於開拓、堅持不懈的精神。
第二方面,就是展現他們利用鄉邦的力量,特別是唐廷樞、鄭觀應、徐潤等人,以香山籍的力量,在不知前途如何的情況下,扶持同鄉第一批走向海外。看得出來,他們帶有很大的一種嘗試性,甚至某種程度上是探險性的心理。
第三個方面,是關於他們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學成歸來,他們為國家所作出的貢獻,也是我們重要總結的內容,就是留學生如何回報國家,以及所形成的向先進學習的一種整體的民族精神。
讓唐家古鎮和香山歷史文化活起來
《為奮鬥者》:香山文化由珠海、澳門和中山三地融合而成,您覺得珠澳兩地如何在推動香山文化發展與建設上優勢互補?唐家古鎮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
林廣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澳門發展定位為“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我覺得這樣的定位它不僅僅局限於澳門,而是香山地區。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唐家古鎮,我們既要關注唐家的過去,同時也要關注它的現在和未來。
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在唐家古鎮設立了一個博士生社會實踐基地,不僅僅是掛牌,更是參與到古鎮的開發活化中。
近年來,珠海高新區重視街道整治和文化保護傳承,唐家灣古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留學館、相思館的落成啟用,以及“古鎮更新計劃”,說明唐家古鎮還在變化之中,明天會更好。
唐家古鎮舊時街景 受訪者供圖" data-original-comment="唐家古鎮舊時街景 受訪者供圖"/>
怎麼樣去擦亮珠海唐家灣,怎麼樣去擦亮歷史文化名鎮招牌,這是政府和社會各界下一步要去做的,澳門科技大學願意參與其中,讓唐家古鎮活起來,讓歷史文化活起來,讓歷史文化的精神、香山人的精神、唐家灣的精神能夠更立體、更具體地表現出來,使唐家灣不僅是一個歷史文化名鎮,更是一個既有歷史氣氛,又有現代氣息,更有民族精神的古鎮。
唐家古鎮現街景 受訪者供圖" data-original-comment="唐家古鎮現街景 受訪者供圖"/>
文|李旭
圖|受訪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