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3.1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2.0%。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推動養老服務擴容提質,進一步激發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活力,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為養老相關企業給予指引。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深入,老年人愈加追求高品質、個人化的養老服務,產生一系列新需求,帶動養老產業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吸引了眾多企業佈局。面對更大的市場、更高的要求,養老企業應該把握發展機遇,贏得發展優勢。
明確品牌定位,讓服務更具精度。養老產業雖然規模大、潛力足、企業多,但產業發展地域不均衡情況顯著,全國性行業標杆企業較少。究其原因,不少企業受限於固有的養老服務模式,沒有形成定位清晰的品牌發展路徑。應立足本地市場,推出符合當地老年人經濟條件與實際需求的服務和產品,因地制宜制定發展策略。
推動技術創新,令養老更有溫度。針對老年人的新需求,各類新技術和新產品層出不窮,但難學、難用、難維修的痛點長期存在。養老事關千家萬戶福祉,讓新技術更有溫度,產品才能更受青睞。企業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在經過充分市場調研、反覆優化設計的基礎上,推出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優質產品。
促進業態融合,為收益開拓維度。近年來,越來越多老年人願意為多樣化、個人化的養老服務和產品買單,養老企業也開始突破行業邊界,比如與文旅、康養領域的企業開展深度合作。不同業態的融合發展,既為企業收益開拓了空間,也催生出更多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豐富了養老服務場景,釋放出養老服務消費潛力。面對業態融合的新機遇,企業不能盲目跨界擴張,應根據自身資源與定位,在市場上找准位置,以合作促共贏,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體驗。
養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制度保障與市場機制的協同發力。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技術革新等方面的體系建設,為相關企業持續注入活水。企業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贏得人心、樹立口碑,從而在市場中行穩致遠。
面向未來,企業要立足養老服務新需求,以與時俱進的服務提質,創增收惠民的長久效益,更好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覃皓珺)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