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總有那麼幾件事,壓在每個人的胸口。你拼命想把它推開,可無論怎麼用力,它總是牢牢地坐在那裡。白天裝做樂觀,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會突然意識到,所謂的生活,不就是這幾分苦澀與麻木交織的日子嗎?
但即便如此,生活還是要繼續。是的,人生十之八九都不如意,但剩下的一成,卻可能藏著你未曾想過的光亮和希望。
一個遼寧姑娘16歲就開始幫家裡賣農產品,在賣農產品的幾十年裡,她遭遇過離婚、家人去世、生意慘澹,可以說人生的苦她都嘗了一遍。可如今她已然涅槃,成為了一名一年銷售額突破9000萬的大老闆。
而這一切的峰迴路轉,都源於一個細節。
02
故事還要從1998年說起,那一年,剛從職業高中畢業的16歲的徐春蓮,放棄了在大連當話務員的安穩工作,毅然辭職回鄉,幫父母種有著千果之王的板栗。那時候,她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想幫父母減輕點負擔。
徐春蓮的父母是村裡的板栗種植大戶,二十多畝地,秋收時忙得連飯都吃不上。徐春蓮回家後,幹勁十足,幫著採摘、收購村民的板栗。到2003年,家裡已經攢下了五十多萬元,徐春蓮還打算把家裡的院子變成全村板栗的集散地,把板栗生意做得更大。
可天有不測風雲,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板栗上市的秋季,疫情雖然被控制,但大家還是心有餘悸,不敢遠行。以往等著上門收購的轉銷商們,這次一個都沒來。家裡收上來的100多萬斤板栗,眼瞅著就要滯銷,父母急得直哭。
21歲的徐春蓮坐不住了,她決定自己去山東賣板栗。到了批發市場,徐春蓮才發現,初來乍到的她,根本沒人理會。徐春蓮也不氣餒,她就每天站在別人的板栗攤前,觀察客戶,然後主動找那些買得多的客戶推銷自家板栗,還送點熟栗子給人嘗嘗。慢慢地,她打開了銷路,把家裡的板栗賣出去大半。
後來,氣溫回升,板栗開始長芽,不能賣了。徐春蓮又帶著板栗北上瀋陽,瀋陽冷,板栗不長芽。靠著在淄博積累的經驗,她很快在瀋陽打開了市場,那一年,家裡的板栗全賣出去了,還積累了不少固定客戶。
03
從那以後,徐春蓮的板栗生意越做越好,村裡的板栗都往她家送。可人紅是非多,徐春蓮做事風風火火,穿著時髦,經常在外跑銷售,村裡的流言蜚語就開始蔓延,說她不正經。徐春蓮聽著這些閒言碎語,心裏難受,可她沒工夫理會,繼續忙自己的板栗生意。
2006年,受不了流言的徐春蓮搬出村子,獨自到瀋陽賣板栗。這一年,她發現市場上的水果因為包裝精美,在公休日賣得很好,而板栗都是大袋裝,沒人搶著買。
徐春蓮靈機一動,給板栗換上粉紅色的包裝袋,取名“大吉大栗”,還專門挑了個頭大飽滿的品種。這一招,讓她的板栗在市場里脫穎而出,銷售額翻了幾番。
日子眼看著好了起來,可生活總愛開玩笑,2010年,徐春蓮和丈夫因感情不和離婚,板栗生意也虧了錢。她帶著孩子回了老家,原本以為能重新開始,沒想到2013年,弟弟突然因病去世,對徐春蓮來說,打擊巨大。家裡人無心打理生意,板栗錯過銷售期,開始變質。
看著堆積如山的板栗和傷心的父母,徐春蓮知道自己必須撐起這個家。她開始思考如何拓展新的銷售管道,讓板栗能夠更好地銷售出去。
這時,她注意到電商平臺也有人賣板栗,而且是全季銷售,這讓徐春蓮意識到板栗可以通過電商平臺實現錯季銷售,打破傳統銷售的季節限制。於是,徐春蓮將目光瞄準了正處於快速發展期的拼多多,當時拼多多正在四處尋找貨源地合作,她趕上了這一波機遇。
在平臺上,徐春蓮主動積極找人合作銷售板栗,並將自己的板栗一再細分,將板栗按毫米劃分。
在平臺上,消費者可以直觀的看到板栗,並且能夠按照自己的喜好買不同大小的產品,徐春蓮的產品有一部分規格較小但是價格相對低的板栗,這對於許多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十分友好。正是因為這個細節,徐春蓮的產品很快就賣爆了。
除了線上銷售,徐春蓮在線下也下了不少功夫。她主動與當地農戶溝通協商,跟他們簽了保價協定,承諾不管市場行情怎麼變,在她這裏收購板栗的價格永遠都比市場價高出一毛錢。
徐春蓮的誠意和實在的做法打動了許多農戶,大家都紛紛找到她合作,這樣一來,她的貨源問題得到了充分的解決。那一年,徐春蓮的銷售額成功突破了9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