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歷程中,德系車一度是車型尺寸標準的制定者,各大車企在既定的車長和軸距框架內,於各個市場區隔內展開激烈的角逐。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競爭的白熱化讓不少參與者開始尋找新的突破口。面對降價壓力與價格體系的穩定性需求,一些車企巧妙地選擇了在車型尺寸上做文章,這一策略被形象地稱為“越級競爭”。
事實證明,這一策略精準捕捉到了中國市場的獨特需求。在多人多子的家庭結構下,很多家庭只有一輛車,因此,更大的空間成為了消費者購車時的重要考量。敏銳洞察到這一需求的中國汽車品牌迅速跟進,無論是轎車還是SUV領域,都不斷推出尺寸超乎想像的新車型,這些車型不僅刷新了中國市場原有的尺寸標準,還以更高的性價比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從吉利、奇瑞到零跑、理想,中國汽車品牌在“越級競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燃油車時代,這種趨勢已經初露端倪。而到了新能源時代,這一趨勢更是愈演愈烈。如今,似乎誰不推出越級大車,誰就難以在市場上立足。在新能源的浪潮下,造車門檻大大降低,供應鏈體系日益成熟,平臺化造車成為可能。沒有了油耗的束縛,車企們更加放心地推出大尺寸車型,畢竟,這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喜好。
展望未來,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10萬元以下的中型車、15萬元的大型轎車或SUV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不斷刷新人們對車型尺寸的固有認知。在這個市場里,規則似乎已經不再重要,只要車型能夠賣出去,就是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