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量產潮來襲,汽車供應鏈企業能否穩抓新機遇?
更新于:2025-03-26 05:51:36

在特斯拉股價波動的背景下,馬斯克深夜召集員工會議,為團隊注入活力。他再次強調了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生產目標,計劃今年製造5000台,明年則期望達到5萬台,並透露當前已有足夠零部件供應以生產1萬至1.2萬台機器人。

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預示著特斯拉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如拓普集團和三花智控,將迎來顯著的增量機遇。憑藉在汽車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和客戶資源,這些企業在拓展第二業務曲線時展現出更強的競爭力。自去年9月低點以來,它們的股價飆升,市值增長超過八成。

然而,近期機器人賽道的熱度有所減退,部分高位概念股開始大幅回調,市場似乎正在進行一輪新的洗牌。

隨著多家車企加入人形機器人賽道,競爭格局進一步加劇。在今年的全球消費電子展(CES)上,英偉達展示了由14款人形機器人組成的“機器人軍團”,其中包括小鵬汽車等6家中國企業。比亞迪也通過招聘具身智慧研究團隊,並與優必選合作,彰顯了其在機器人領域的雄心。廣汽、小鵬等車企也推出了全新一代機器人,目前已有近10家車企湧入這條千億級新賽道。

車企的加入不僅擴大了人形機器人賽道的需求,還通過研發和生產的規模效應,加速了成本降低,這是普通機器人企業難以匹敵的製造優勢。特斯拉在這一領域具有先發優勢,其人形機器人專案從概念構思到設計、生產和驗證,都借鑒了豐富的汽車設計經驗。

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在硬體上實現了升級換代,核心關節及零部件設計、整機協調控制能力等均有大幅提升。馬斯克表示,特斯拉計劃於2025年開始小規模生產Optimus,並預計在年底將有數千台機器人在運行,最終目標是在2026年實現大規模生產,並面向其他公司提供服務。

人形機器人的零部件與汽車零部件在技術上存在互通性,新能源汽車的線控驅動、熱管理、減速器、變速箱、微電機和感測器等技術均可應用於人形機器人。與成熟供應商的合作,有助於提升開發效率,降低成本,為後續批量化購買和生產提供有利條件。

智能電動車和人形機器人被視為具身智慧的前後形態,從駕駛場景走向更泛化的通用場景。這解釋了為何車企會扎堆進入這條應用場景更廣泛的賽道。這也意味著,汽車供應鏈未來將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邏輯。

在人形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中,執行器扮演著重要角色。執行器的工作原理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通過電機輸出動力,經減速器調節扭矩和轉速,再由感測器即時監測運動狀態,最後由控制器精確控制運動。特斯拉Optimus在執行器方案上進行了反覆運算,採用了無框力矩馬達、諧波減速器等高精度零部件,以提高關節靈活度和穩定性。

根據馬斯克的指引,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量產計劃正在穩步推進。隨著機器人靈活性和運動能力的提高,執行器市場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有實力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如三花智控和拓普集團,憑藉在汽車領域的機電一體化經驗和技術遷移能力,積極佈局關節總成,快速回應機器人企業的需求。

拓普集團已設立電驅事業部,研發出機器人直線執行器和旋轉執行器,並多次向客戶送樣。獲得客戶認可后,公司已投產電驅系統生產線,計劃年產能達到100萬套。近期有消息稱,拓普集團已收到特斯拉約5000個執行器的問詢訂單,進展超預期。

然而,儘管市場前景廣闊,但股價的快速上漲已提前反映了市場對未來的樂觀預期。隨著基本面無法迅速兌現,相關企業的股價也開始回調。長期來看,關節一體化總成對人形機器人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對於擁有客戶資源和技術遷移能力的汽車供應商而言,這將是一個重要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