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灑進客廳,小白那隻毛茸茸的貓咪正蜷在沙發角,眯著眼睛打盹。誰能想到,這小傢伙昨晚又把花盆裡的土刨得滿地都是。養貓的人都懂,那一刻真是氣得牙癢癢,總想著得“教訓”它兩下,讓它長點記性。可轉念一想,貓咪這小腦袋瓜,能不能真聽懂咱們的“教育”?更別提那些火氣上頭時的“懲罰”,會不會反倒讓它更懵更怕?
拿身體接觸來說,貓咪可不是皮糙肉厚的二哈。你輕輕拍一下,它可能覺得是晴天霹靂。像有些人覺得“打一下屁股”能讓貓咪“記住教訓”,其實這招對貓咪來說完全是反效果。科學研究表明,貓咪的痛覺神經比人類還敏感,尾巴被拽一下,可能疼得它們好幾天都蔫蔫的。更別提擰耳朵、拉尾巴這種“重手”,不僅讓貓咪心生恐懼,還可能傷了筋骨。杭州有位寵物醫生分享過一個病例,一隻貓咪因為被主人“教訓”時不小心傷了後腿,恢復了整整三個月。這期間,貓咪連貓砂盆都不敢靠近,生怕又挨罰。想想看,小白要是嚇得連家都不敢回了,那得多心疼?
還有聲音這回事,別看貓咪平時一副高冷樣,其實它們對動靜特別在意。主人大嗓門一吼,貓咪可能當場就傻眼了。記得有個朋友,平時是個慢性子,可有次因為貓咪偷吃了桌上的魚,氣得拍著桌子大喊了一聲。結果呢?那隻貓咪嚇得鑽進櫃子,幾天都不肯跟他親近。動物行為學家做過實驗,貓咪聽到超過80分貝的聲音,心跳會瞬間加快,壓力激素飆升。長期下去,貓咪可能變得膽小如鼠,甚至連主人的腳步聲都怕。這不就像把一個原本活潑的小傢伙,硬生生逼成了“社恐”嗎?
再說關小黑屋這招,很多人覺得貓咪犯錯就該“面壁思過”。可貓咪哪懂什麼“反省”?它們天生愛自由,喜歡在家裡巡邏自己的“小領地”。把它們鎖在籠子里,或者塞進衛生間,貓咪只會覺得天塌了。英國有個動物保護組織做過統計,長期被關小空間的貓咪,30%以上會出現焦慮癥狀,比如不停舔毛、亂尿亂拉。上海有位貓友分享過,她家貓咪因為一次“關禁閉”,後來一看到籠子就炸毛,抓傷了好幾次快遞員。這麼一想,懲罰沒讓貓咪變乖,反倒給日常生活添了亂。
還有些“創意”懲罰,比如用水槍噴貓咪,或者拿報紙捲起來嚇唬它們。短時間看,貓咪好像“老實”了,可這不過是嚇得不敢動彈罷了。時間一長,貓咪要麼變得畏畏縮縮,要麼憋著火開始“報復”。北京有個寵物訓練師講過一個例子,一隻貓咪因為常被主人用水槍噴,後來學會了半夜偷襲,把主人的鞋子咬得稀巴爛。這畫面想想都覺得好笑,可笑完又有點心酸——貓咪哪是故意搗蛋,分明是被逼得沒辦法了。
教育貓咪,其實跟帶小孩有點像,急不得,得慢慢來。拿獎勵這招來說,效果可比懲罰強多了。比如小白愛吃雞肉條,每次它老老實實在貓砂盆裡解決問題,我就趕緊給它塞一塊。時間一長,它自己就知道哪條路走得通。動物心理學研究發現,貓咪對正面反饋的接受度高達90%,遠超懲罰帶來的“聽話”效果。獎勵得快,貓咪才能把好行為和好結果連起來。像有次小白在抓板上磨爪,我立馬扔了顆貓薄荷球過去,它高興得滿地打滾。那一刻,我感覺自己不是在養貓,而是在跟一個小夥伴鬥智鬥勇。
當然,教育貓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耐心是關鍵,就像種花,得一鋤頭一鋤頭地挖。懲罰這回事,表面上看是條捷徑,可實際上卻是在給自家貓咪挖坑。誰不想家裡有個粘人的小可愛,天天圍著你撒嬌?可要是嚇得它見了你就跑,那可真成了“賠了夫人又折兵”。你有沒有想過?,貓咪為啥總在你忙的時候來蹭你?其實它只是想說:“嘿,我在這兒呢,你別忘了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