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閨蜜變成親家,算計就開始了,黃玲也是如此。
當兩家人知道筱婷和棟哲談戀愛,雙方的態度與反應就不一樣。
宋瑩聽說了這事,激動的不行,她內心深處覺得兒子有本事。
“這林棟哲不愧是我宋瑩的兒子,悶聲幹大事,這個林棟哲真棒。”
反觀莊家,在家族聚餐得知這個消息,兩口子都不是很高興。
莊超英說:“我這一閉上眼睛呀,滿腦子都是林棟哲在院子跳舞,你說筱婷眼光怎麼有點怪啊!”
其實兩家的反差也情有可原,首先是性別不同,在傳統觀念下,嫁女兒和娶媳婦還是有些不同的。
其次是筱婷和棟哲從小一起長大,兩家大人也都深知兩個孩子的原始狀態。
筱婷從小就長得漂亮,乖巧懂事,學習還好,是眾位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林棟哲呢,從小調皮,大禍小禍不少惹,學習也不好,哪個父母遇到這樣的孩子都會頭疼的。
因為以前的印象太深,即使林棟哲考上了重點大學,可依舊有顧慮,這也正常。
後來宋瑩和林工來莊家串門,黃玲兩口子開始了一系列的算計。
林家去廣州做生意,生活肯定會比莊家高一大截。
莊超英不想讓人家覺得家中寒酸,於是拿了不少錢買了一台彩電。
九十年代初,彩電的價格可不低,連鵬飛都認為林棟哲似乎不是舅舅心中合格的女婿。
“我讚不贊成,也不能拆筱婷的台吧!”
一句話就說明瞭父母對女兒的愛,不希望女兒因為家境問題從而矮人家幾分。
以過來人的經驗來看,即使不是門當戶對的婚姻,總歸也不可以差的太遠。
宋瑩兩口子這趟來,算得上上誠意十足,帶了不少禮物不說,還給黃玲和筱婷帶來金首飾。
圖南提議:“筱婷主意大,我們不太好替她做主,所以這項鏈吧,我覺得還是暫時別給筱婷。”
“您二位太鄭重了,我怕筱婷和棟哲有心理壓力。咱們別給他們那麼大壓力,他們將來的路讓他們自己去走。”
圖南的這番話,又何嘗不是黃玲和莊超英想說的呢!
女孩剛談戀愛,成與不成都不一定,收下這樣貴重的禮物,萬一將來不成,難免會被人家說三道四。
雖說兩家人的關係很好,不過人心易變,還是避免以後徒增煩惱為何。
至於黃玲收下宋瑩送給她的項鍊,其原因也很簡單,她和宋瑩確實有深厚姐妹情分。
還有一點是宋瑩送項鍊,也是對黃玲幫她看護房子的答謝,有來有往關係才能更正常。
這是長輩們的權衡利弊,與小輩無關,有些話是心照不宣的。
宋瑩一家三口很久沒回到蘇州,整個莊家也算盛情款待。
唯獨有一點 ,就是宋瑩離開,黃玲兩口子並沒有去送。
很多人認為黃玲是在擺架子,打心眼裡看不上林棟哲,這裡其實是誤解黃玲了。
她曾經還勸過莊超英:“筱婷與其找個不知底細的,找棟哲,兩家知根知底的,也挺好。”
所以,她從始至終都是支援兩個孩子在一起的,並沒有嫌棄棟哲。
那麼她為何這樣端架子呢?
就連莊超英都擔憂地問她:“你沒去火車站,宋瑩不會有意見吧?”
“不會的,她知道這是要給筱婷面子,不然她早就進院子里來罵人了。”
與其說她是對這段戀情有意見,不如說是給筱婷撐場面。
作為閨蜜,她應該去送,可作為筱婷的準婆婆,她不能太上桿子。
對於莊家有些傳統的人家,抬頭嫁女是必須要有的姿態。
林棟哲固然很好,他們也不反對兩人戀愛,可未來的事都說不準。
對此,宋瑩心裡也是明白的,再好的閨蜜情也抵不過母親為女兒考慮。
所有的算計在這裡都沒看出來什麼,直到筱婷和棟哲私自領了結婚。
宋瑩得知消息後,狠狠罵了林棟哲一頓,接著就馬不停蹄的趕去莊家。
她雖然還準備了厚禮,甚至交給筱婷一張存摺,可黃玲卻不滿意。
第一點,當筱婷回來,進屋時,脫口而出喊的媽,只可惜是衝著宋瑩喊的。
這裡黃玲表現的很失落,自己養了二十多年的女兒,進門卻先喊別人媽媽,難受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點,林棟哲和林工都沒回來。上門提親只有男方的媽媽一人上門,這多少會顯得有些不夠重視。
“林工不來也就罷了,連棟哲都沒來。”
黃玲這是替自己的女兒委屈,提親本應該熱熱鬧鬧的,如今卻只能是如此落寞的收場。
不過再多的委屈也只能認下,必須為女兒日後在婆家的日子著想。
之前黃玲對宋瑩兩口子的小心思很絕,不貪圖對方的財物,不過高的抬高對方。
真正愛女兒的父母,婚前要有風骨,婚後要學會寬容,只有這樣,女兒才能收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