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我所用(深度好文)
更新于:2025-04-14 16:53:24

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在智者眼中,這世上根本沒有完全一無所用的事物。

即便是我們的人生中那些糟糕的境遇,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有些人的出現,可以教會我們一些道理;有些事的發生,是為了倒逼我們做出改變。

凡是經歷,皆是成長。

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困境、痛苦、傷害,那你所遇到的這一切,都將為你所用。

01

  • 凡使我痛苦的事,必予我滋養。

被生活所傷的人,經常會問一個問題:

“為什麼這些糟糕的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

可是不管你如何追問,如何反芻,已經發生的事情,都不會有任何改變。

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一馬平川的人生路。

遇到崎嶇,經歷坎坷,都是尋常之事。

內心強大的人都會始終相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那些深深淺淺的腳印,那些走過的彎路,終會帶我們與更好的自己迎面相逢。

余華曾在一段採訪中說過他的經歷。

小時候,由於父親工作的原因,他經常住在太平間。

太平間里陰森的氛圍,家屬的哀號,還有近在咫尺的死亡,都給他心靈帶來了很大的震撼,也成了他童年揮之不去的夢魘。

後來,好不容易搬離了這個地方,余華以為,此後不會再有什麼比這更苦的經歷了。

沒想到,他又在高考中接連失利,兩次落榜。

萬般迷茫之下,他接受父親的安排去當了牙醫。

在做牙醫的五年裡,他每天都拿著手電筒去看別人張開的口腔,他覺得,那是世界上最醜陋的場景。

他無法忍受這種日復一日的折磨,於是他決定轉行,去從事他喜歡的文學創作。

在接下來長達五年的時間里,余華拒絕一切娛樂,苦練文筆。

可換來的結果卻是,屢次投稿,屢屢被拒。

儘管經歷了重重打擊,余華還是沒有氣餒,他迅速整理心情,潛心創作。

終於在五年之後,他的作品被《北京文學》選中,一舉成名。

多年後,談及這些經歷,余華口中沒有隻字抱怨,反而說:

無論你經歷了什麼,只要是有意義的,就肯定不會吃虧。

就像卡夫卡,他之所以能體會小公務員的處境和理想的巨大落差,也是因為他經歷過很多,才能寫出那麼多優秀的作品。

他沒有迴避這些糟糕的經歷,而是將這些多年的所學所感,都寫進了自己文學作品里。

太平間長大的經歷,讓他悟透了生死,寫出了《活著》。

在底層掙扎的經歷,讓他對當代小人物命運的悲哀深有共鳴,寫出了《兄弟》《許三觀賣血記》等經典作品。

余華最大的智慧在於,他懂得將那些困苦的經歷化為己用,借此豐富自己的見識,所以才能寫出那麼多打動人心的作品。

《半山文集》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能接受的事情越多,越是自由。

每一種難以接受,都給自己樹起一道牆,牆樹的多了,不是迷宮即是牢籠。”

人在通往成熟的路上,有個極為重要的標誌是:

漸漸開始把“為什麼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的思想,轉換成“這件事到底想教會我什麼”。

學不會這一點,凡事都不肯接納,那麼任何一次失敗和痛苦,都可以將你擊敗。

只有放下對爛事的敵意,認真審視它們給你帶來的成長,那麼你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才能成為你最好的機遇。

你也將在不斷歷事中,見證到一個不斷成長、不斷蛻變的自己。

02

  • 凡傷我的人,必讓我成長。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

每個人來到你生命裡,都帶著他必然的使命。

有些人的出現,是為了讓你感知到世間的溫暖;

有些人的出現,雖給了你傷害,卻也能渡你成長。

所以,永遠不要去責怪你生命中出現的任何人。

人這一生,凡所遇見,皆是為了教會你某事。

電報發明人莫爾斯在成功之前,曾和學生費爾的父親有過一段爭端。

那時他因為實驗所需,耗盡了錢財,只能四處想辦法湊錢。

當他找到學生費爾時,正巧碰上了費爾的父親。

費爾的父親死活不肯借錢給他,還刁難他說:

“想要把錢帶走也可以,但你必須當著我兒子的面,承認自己是個騙子。”

莫爾斯只得忍辱負重,說了句“我是騙子”,並拿走了錢。

但自此之後,費爾的父親便把這件事當成談資到處宣揚,使得莫爾斯名譽掃地。

但莫爾斯沒有去痛恨咒罵那些人,而是表現得十分平靜,並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實驗中。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實驗取得了很大進展,他發明的莫爾斯電碼,更是一舉震驚了世人。

他也因此成為世界巨富。

後來,莫爾斯用幾倍的錢還清了那筆錢,並表達了自己的感謝。

費爾先生對此很不解,問他:“難道你不記恨我嗎?”

莫爾斯卻笑了笑說:

“你雖然刁難了我,可也確實説明了我。如果沒有你,我不一定能靜下心來完成這個實驗。”

最終,兩人因此冰釋前嫌,這段故事也被傳為佳話。

人生遇見的所有人,其實都可以是來渡我們的。

對我們好的人,是生命中的恩人;傷害我們的人,也可以看作是另類的貴人。

就像馮唐說的:

把黑你的人、罵你的人、損你的人,他們的這些負能量當成你的動力;看準地面,發足狂奔,用實力證明自己。

把小人的傷害當作命運的洗禮,把外界的惡意當成社會的課堂。

那麼,無論好的壞的,都將成為我們獨一無二的體驗。

當你的格局在與人交手的過程中不斷壯大,你就會明白:

人生路上,從來沒有敵人,全是朋友和師長。

03

  • 一個人真正的強大:一切發生,皆可為我所用。

很喜歡一句話:曾經發生的事情,但凡少一件,都不會成就現在的你。

人生是一場修行,活著的每一天,都註定會經歷很多的人和事。

我們要做的,不是與諸多不平對抗,而是允許一切發生。

哪怕身處再不利的境遇中,也要從中去發掘對自己有利的一面。

只有這樣,你所走過的所有艱難時刻,才有可能變成你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

沈從文47歲那年,曾被生活逼到死角。

當時,他因創作愛情小說,被批判為“桃色作家”。

一夜之間,聲名盡毀,不少學生和文學人士都開始抵制沈從文的創作。

甚至他早年説明過的學生范增,也在此時與他反目成仇,還當面奚落他過時落伍。

這樣的打擊,對沈從文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他產生了自殺的念頭,先後兩次企圖自我了結。

第一次,他把手指插進電插頭自殺,結果被兒子一腳踹開沒死成。

第二次,他趁家人不注意,選擇了喝煤油自盡,同時還用玻璃同時劃開了自己的手腕,幸好妻子發現了異常,才將他救了下來。

兩次自殺未遂,讓他意識到,自己或許命不該絕。

於是,他開始重新看待自己過往的經歷,和餘下的人生。

他不再被那些遭遇所困,而是懂得從中自省,通過它們,來磨鍊自己的心境。

後來特殊時期,他又經歷了一次大的坎坷,被下放,被罰去掃女廁所。

但沈從文始終都是泰然自若,再也不會像從前一樣輕易求死。

即便因為居住條件差,疾病纏身,沈從文還是會饒有興致地寫下:

“時有蟋蟀青蛙竄入屋內,各不相妨”,並感歎“得此學習機會,亦人生難得樂事”。

在沈從文看來,在人生路上經歷的所有曲折,不管好的壞的,都成了裝點他生命的風景。

人生發生的所有事情,並不會都對你有利。

但你卻可以調整應對的姿態,讓一切都有利於你。

就像作家李夢霽在《允許一切發生》裡所寫的:

“真正的強大不是對抗,而是允許一切發生。

生命不過是一場日趨圓滿的體驗,盡興此生,輸贏皆有意義。”

往後的日子里,請每天告訴自己,凡事發生,必是來豐富我,成就我。

如果暫時事與願違,那一定是另有安排;

如果它來者不善,那也一定能為我所用。

所有經歷,皆為恩賜。在與它們相遇的過程中,我們心量和邊界會不斷擴大,內心也將越來越圓融通達。

俞敏洪曾說:

“人生中的任何一次失敗和痛苦,都可能是你遇到的最好的機會,它能教會你真正的智慧。”

你經受過的人情冷暖,讓你經得起世界的任何刁難;

你經歷過的命運跌宕,讓你修鍊出一顆從容之心。

一切發生,皆可於你有利;一切遇見,亦可為你所用。

在不斷遇事修性,遇人修心中,我們終將練就出一顆牛油果般的穩定內核,清醒而篤定地奔向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