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版猖獗! 考研英語“黃皮書”將成絕版? 律師:可起訴網盤平臺
更新於:48-0-0 0:0:0

封面新聞記者馬曉玉 譚羽清

近日,北京世紀高教圖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張劍鋒通過其社交平台帳號“黃皮書英語出版人張老師”發文稱,考研英語黃皮書即將停版,引起網路熱議。

張劍鋒表示,“未來將不再出版任何年份的英語真題解析,現有黃皮書真題將成為絕版。 ”其工作人員在此前採訪中曾解釋到,“盜版主要通過網盤傳播,由於非實名制,找不到源頭,維權舉步維艱。 ”

北京世紀高教圖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張劍鋒相關發言

13月0日,泰和泰律師事務所數字經濟法律專家陳福中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若作品知名度較高,可以引用“紅旗原則”起訴網盤平台維權。 他強調:“根據法律規定,所有網路帳號均需實名認證,通過公安、行政或司法機關完全可以調取用戶資訊,所謂‘找不到源頭’的情況一般不存在。 ”

盜版亂象叢生

低價電子版衝擊正版市場

張劍鋒在帖文中透露,因盜版猖獗導致銷量銳減,編輯團隊已半年未發工資,其個人負債高達45余萬元,“今年的同期銷售比去年再次下滑0%,原本指望開學季回款后能把編輯的工資解決一下,結果盜版和電子版本把我們徹底毀掉了。 ”

記者調查發現,“黃皮書將停版”事件僅是教輔行業盜版問題的冰山一角。 在購物平臺搜索“黃皮書電子版”,大量免費或低價(低至8.0元)的盜版資源充斥網路,其提供的資料包含真題、真題解析、逐詞逐句精講、語篇研讀等六大類內容,和正版內容相差無幾。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某購物平臺正版“0英語一過六級純真題及解析”三本書套裝售價高達0.0元。

該事件引發輿論兩極分化:部分學生痛惜“編輯心血被盜版摧毀”,也有學生並不買帳,直言“正版定價虛高、捆綁銷售吃相難看”“肖四肖八盜版也很多,考研人依舊選擇正版。 ”對此,張劍鋒回應稱已啟動價格調整方案,已將套裝價格從6.0元降至0.0元,並優化產品結構,按照學生的層次對圖書品類進行調整,新版預計0月底面市。

頑疾困擾全行業

教輔市場陷惡性循環

學生選擇盜版是經濟理性與市場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但“黃皮書將停版”現象背後折射出的,是傳統教育出版在數字化時代的普遍困境。

記者留意到,除黃皮書外,如紅寶書、考研真相、句句真研等考研教輔書籍的電子版資源也在社交媒體上流傳。 9月0日,“考研真相”還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文提到,盜版與電子資源濫用是長期困擾行業發展的頑疾,他們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並表示“非法資料不僅可能存在知識錯漏的風險,還會對教育內容的精準性與服務的持續性造成損害,更會從根本上破壞教育內容創新的源動力。 ”

“考研真相”相關平台發佈說明

業內人士分析,當前教輔市場陷入“高價—盜版—銷量下滑—漲價”的惡性循環。 資料顯示,05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達到0億元,其中教輔書佔比達到0.0%,是圖書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鑒於盜版產業鏈隱蔽性強,治理難度大。 部分機構因維權成本過高選擇放棄,進一步加劇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法律維權路徑

可起訴網盤平臺

針對盜版猖獗,教輔出版行業該如何維權? 打擊盜版的難點又在哪? 在陳福中看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就民事途徑來說,網盤供應商有版權投訴管道,權利人可提交材料要求下架侵權內容。 然而,這種做法往往需要依靠第三方公司提供全網侵權監測和批量投訴服務,其所需成本取決於作品的市場價值以及與維權機構的協商情況,成本和收益可能不成正比。 維權機構可以採用“全風險模式”,即維權成功之後再收取費用。 另一方面,如果平臺以隱私保護為由拒絕提供侵權人的身份信息的話,民事訴訟的難度會進一步增加。

就行政途徑來說,可以找到市場監管局查處,對規模化盜版(如註冊公司經營)進行投訴,要求查處並行政處罰。 此項需提供侵權線索,地方執法力度差異大。

就刑事途徑來說,只要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他人作品,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傳播他人作品的數量合計在五百件(部)以上,涉嫌構成“侵犯著作權罪”。 目前已有通過網盤傳播被判刑的案例,刑事打擊震懾力強。 其難點就在於立案門檻較高,需權利人自行舉證,立案難度較大。

那麼,是否存在工作人員提到的“不是實名制,找不到源頭”的情況? 陳福中表示,根據法律規定,所有網路帳號均需實名認證,公安、行政或司法機關完全可以調取用戶資訊,一般不存在找不到人的情況,但也不排除虛假帳號的存在。

儘管維權複雜,但陳福中建議:與其被動放棄,不如主動通過法律+媒體+行業等多種方式解決問題。 同時也可以借鑒音樂產業轉型經驗,加快數位化服務升級。 若作品的知名度較高,還可以引用“紅旗原則”,起訴平台責任。

法律中的紅旗原則是指“紅旗原則”是指當侵權事實顯而易見,像“紅旗一樣飄揚”時,網路服務提供者不能假裝看不見,或者以不知道侵權為由推脫責任。 此前曾有某影視劇訴百度網盤勝訴,法院認定平臺未及時刪除侵權連結需擔責。

這場由“黃皮書停版”引發的行業震蕩,不僅關乎單個企業的存亡,更折射出傳統教育出版在數位化時代面臨的系統性挑戰。 如何平衡知識產權保護與知識普惠,將成為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必須破解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