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走路”能降血糖,有依據嗎?研究結果公佈,或許很多人想錯了
更新于:2025-04-14 16:22:57

在健康養生的熱門話題中,“多走路能降血糖” 這一說法一直備受關注。大家對走路這種運動方式可謂是青睞有加,為啥呢?它實在是太方便啦!不管是在熱鬧的城市街道,還是寧靜的鄉村小道,也不論你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還是精神矍鑠的老者,隨時隨地都能開啟走路鍛煉模式。可這看似簡單的走路,真能像傳說中那樣對降血糖有神奇功效嗎?今天,咱就依據科學研究,好好嘮嘮這個事兒。

糖尿病早期:身體發出的 “警報信號”

在糖尿病悄悄潛入身體初期,身體會像個盡責的小衛士,發出一些信號提醒我們。

頻繁跑廁所的煩惱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就像脫韁的野馬,一路飆升。這可苦了腎臟,它得加班加點,更頻繁地過濾血液,結果就是尿液大量增加。晚上別人都能睡個安穩覺,糖尿病患者卻可能要一次次從溫暖的被窩裡爬起來,往廁所跑,這多影響睡眠品質呀。

怎麼喝都不解渴

血糖升高,身體為了努力維持平衡,胰島素分泌變得異常活躍。可這一過程就像個小偷偷走了身體里的水分,患者常常感覺口渴難耐,剛喝了水,沒一會兒又覺得口乾舌燥,仿佛置身於乾旱的沙漠之中。

肚子總是 “咕咕叫”

雖說血糖高得離譜,但身體卻像個笨蛋,無法好好利用這些血糖轉化為能量。這時候,大腦就會接收到饑餓信號,患者總感覺肚子餓得慌,剛吃完飯沒多久,又想吃東西了。

渾身沒勁兒,提不起精神

胰島素分泌不給力,或者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抵抗,血糖無法順利轉化為能量供應身體。患者就像被抽幹了力氣,整天感覺疲憊不堪,做什麼都提不起勁,原本輕鬆就能完成的日常活動,現在也變得困難重重。

血糖失控:身體遭受的 “風暴襲擊”

要是血糖長期控制不佳,那身體可就要遭受一場可怕的 “風暴” 了。

心血管陷入危機

高血糖就像個破壞分子,對血管發起攻擊,讓血管變得狹窄,甚至堵塞。這就好比公路上堆滿了障礙物,交通嚴重受阻。心臟供血不足,心臟病隨時可能找上門;腦血管堵塞,中風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腎臟功能受損

長期處於高血糖環境下,腎臟這個勤勞的 “小蜜蜂” 也會不堪重負。腎臟里的微小血管和組織被破壞,引發糖尿病腎病。隨著病情發展,腎臟的過濾功能越來越差,最終可能走向腎功能衰竭的可怕境地。

眼睛 “罷工” 風險大增

高血糖對眼睛里的視網膜血管也不放過,使其受到損害。視力開始下降,看東西變得模糊不清,就像眼前蒙了一層紗。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失明,讓患者陷入無盡的黑暗之中。

神經 “鬧脾氣”

神經在高血糖的影響下,也開始 “鬧情緒”。手腳出現麻木、疼痛的感覺,就像有無數小螞蟻在叮咬,還常常感覺無力。情況糟糕時,可能需要面臨截肢的悲慘結局。

免疫力 “大滑坡”

高血糖讓身體的免疫力像坐滑梯一樣直線下降。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就像找到了突破口,趁虛而入,患者特別容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頻繁找上門。

堅持走路:給身體帶來的 “健康大禮包”

走路雖然看似簡單,卻能給身體帶來超多好處。

心肺功能 “大升級”

走路屬於有氧運動,就像給心肺做了一場舒適的按摩。堅持走路,心臟跳動更有力,肺部呼吸更順暢,身體耐力蹭蹭往上漲。就像給身體的發動機升級了,能更高效地為全身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

腸胃 “動起來”

走路的時候,身體的運動就像給腸胃按下了啟動鍵,刺激腸胃蠕動。那些便秘、消化不良的小煩惱,都能在走路的過程中漸漸消失。而且,走路還能幫你更好地控制飲食,避免攝入過多熱量,讓腸胃輕鬆無負擔。

骨骼肌肉更 “強壯”

走路作為一種負重運動,能像鍛煉小助手一樣,增強骨骼和肌肉的力量。堅持走下去,骨質疏鬆、肌肉萎縮這些問題就不容易找上門,身體始終保持健康強壯的狀態。

壓力焦慮全 “趕跑”

走在路上,微風拂面,身體開始釋放內啡肽和多巴胺這些讓人快樂的神經遞質。就像給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戶,壓力和焦慮瞬間消散,心情變得格外舒暢,睡眠品質也能大大提高。

認知能力 “up up”

在戶外走路,周圍的新鮮事物和刺激不斷湧入大腦,就像給大腦做了一場 “頭腦風暴”。注意力變得更集中,記憶力也越來越好,認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疾病預防 “小能手”

通過增強心肺功能、促進消化、強壯骨骼肌肉、改善心情等多方面作用,走路就像給身體穿上了一層防護衣,降低患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症、抑鬱症等疾病的風險。

多走路降血糖:研究給出的 “答案”

“多走路能降血糖” 這個說法到底靠不靠譜呢?奈及利亞的研究人員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找了 46 2 型糖尿病患者,把這些患者分成兩組。

第一組患者要每天增加 20% 的步行量,不過也有個上限,就是每天最多走 1 萬步。想像一下,這就像給他們設定了一個小小的挑戰目標。第二組患者則按自己原來的生活習慣來,每天平均走 4500 步。但是,研究剛開始,就有一些人因為覺得完成不了增加的步行任務,選擇了退出。

經過漫長的 10 周觀察,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變化。第一組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準,比第二組下降了 0.74% 。這可太明顯了,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盞明燈,證實了適當多走路確實能説明降低血糖水準。

不過,每天走多少步才合適呢?這可不是一刀切的事兒,得因人而異。重要的是,走路對血糖的影響是個長期的過程,就像小火慢燉,需要時間才能出效果。所以,大家不用非得盯著每天 1 萬步這個數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合適的步行目標就行。每天走 7000 步,或者每次走 30 到 40 分鐘,都是不錯的選擇。

而且,步行方式也很有講究,不同的走路方式對降血糖效果有影響哦。

降血糖的 “神奇走路法”

快走:加速代謝的 “小火箭”

快速行走的時候,身體就像開啟了渦輪增壓模式,血液迴圈加快,代謝率蹭蹭往上漲,能有效説明降低血糖。快走時,記得把手臂擺動起來,就像給自己加了兩個小助推器,讓身體的運動量更大。

斜坡行走:腿部鍛煉 “新花樣”

要是你住的地方有斜坡,那可太幸運啦!試試斜坡行走,這就像給腿部肌肉佈置了一項更有挑戰性的任務。腿部肌肉需要更努力地工作,代謝率進一步提高,降血糖效果也更顯著。

負重行走:挑戰身體的 “新嘗試”

在走路的時候,帶上點小重物,比如啞鈴或者沙袋。這就像給身體增加了一點負擔,讓身體的代謝負擔加重,代謝率自然就提高了,降血糖效果也更好。不過要注意,負重別太重,得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別讓身體受傷了。

走路降血糖的 “溫馨小貼士”

不管你選擇哪種走路方式,下面這些注意事項可得記好咯。

慢慢適應:給身體一個 “適應期”

如果你之前很少運動,或者好久沒運動了,可別一下子就給自己定個很高的目標。就像學走路的小孩,得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從每天走 20 分鐘開始,然後再根據身體的適應情況,逐漸增加時間和強度。

姿勢正確:避免受傷的 “小秘訣”

走路姿勢很重要哦,正確的姿勢能減少受傷風險。走路的時候,抬頭挺胸,讓自己看起來精神飽滿。手臂自然擺動,膝蓋微微彎曲,腳步要輕盈,而且要和地面充分接觸。這樣走路,不僅舒服,還能更好地發揮走路的鍛煉效果。

多種運動結合:讓健康更全面

走路雖好,但也別只局限於這一種運動。可以把走路和其他運動結合起來,給身體來個全面的鍛煉。比如,再進行一些有氧運動,像游泳、騎自行車;做點力量訓練,鍛煉鍛煉肌肉;還有柔韌性訓練,讓身體更靈活。多種運動相結合,身體能更健康。

飲食睡眠要注意:穩定血糖的 “好幫手”

除了走路,飲食和睡眠對血糖控制也起著關鍵作用。在飲食上,要選擇低糖、低脂、高纖維的食物。這些食物就像血糖的小衛士,能説明控制血糖水準。睡眠方面,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要是睡眠不足或者失眠,血糖就容易像調皮的孩子一樣波動,加重糖尿病病情。所以,好好睡覺,也是穩定血糖的重要一環哦。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校對 黃豪

一審:李慧

二審:湯世明

三審: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