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奮鬥了半生,最後發現自己依然一無所有,該怎麼辦?
我對此進行了反問:你認為,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奮鬥,我們應該抓住些什麼呢?
是財富、權力,還是其他的東西?
說實話,當人到了一定年紀後,兩手空空其實並非是最糟糕的結局。
知道何時應該緊握,何時又該放手,這無疑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至少,這比起那些想要把所有東西都抓在手裡不放的人要好;
更比那些不僅把能抓的不能抓的全都攥在手心,還貪婪地想要將一切據為己有,最終只給自己掙得“銀手鐲”和“花生米”,不僅晚節不保,還給人們留下笑柄和談資的人好得多;
還有一些習慣了緊緊握住權力不放的人們,一旦失去權位,就會感到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全身上下每個細胞都在表示不適應。
社會上不乏此類實例,許多人一旦失去權力,要麼精神萎靡不振,要麼很快就會垮下來。
學不會放手的人,終究要面對不得不放開的局面。
當人生走到盡頭時,一切都會變得清晰明瞭。
無論你是多麼偉大的君主或皇帝,到頭來最多只能為自己建一個豪華的陵墓。但真的到最後一口氣上不來的時候,還不是兩手空空地離開這個世界?
那些再奢華的陪葬品又有什麼用呢?他們真的能用得上嗎?
這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罷了。
即便是世界首富,又豈能帶走一分錢財?
我個人倒是認為,當人到了一定的歲數,兩手空空其實並不是那麼可怕的事情;
真正可怕的是,活了幾十年,腦袋裡卻是空洞無物、精神上也毫無積累。
兩手空空,可能是一種主動的選擇,它代表著清醒、灑脫,是對人生的領悟。
他們雖然未能帶走什麼物質上的財富,卻很可能會留下一些寶貴的精神或物質遺產,讓自己的人生得以延續。
而頭腦空洞的人,往往連一句像樣的臨終遺言都說不出來;
精神空虛者,更是難以面對生命中最後必然到來的空虛感。
因此,不必害怕兩手空空,人最重要的是不在於你能帶走什麼,而在於你能留下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