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攜生命“基石”而來?地球生命起源再添新猜想!
更新于:2025-04-14 13:53:53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探索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學家們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一個引人入勝的假說——“胚種論”,提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源於彗星帶來的簡單有機分子。這一大膽設想,儘管聽起來如同科幻故事,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開始為其提供支援。

歐洲的“羅塞塔”彗星探測器在這一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發現。它成功探測了“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結果顯示這顆彗星上存在氨基酸等生命基礎物質。更令人驚奇的是,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研究人員報告稱,在這顆彗星周圍稀薄的氣體中,不僅檢測到了甘氨酸這一關鍵氨基酸,還發現了磷元素。甘氨酸對生命活動至關重要,而磷元素則是DNA和細胞膜等生命關鍵結構的組成部分。

不僅如此,2015年10月,科學家在洛夫喬伊彗星上又有了新的發現。他們偵測到了構成生命所需的兩種複雜有機分子——酒精乙醇和簡單糖類乙醇醛。這一發現無疑為地球生命起源的謎題增添了新的線索。原中國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李競形象地比喻道,彗星就像一個在太空中孤獨飛行的“大冰箱”,完美地保存著最原始的生命物質,並在撞擊地球時將這些珍貴的物質“捎帶”過來。

然而,科學界對於生命起源的看法並非一邊倒。儘管彗星傳遞生命“基石”的證據越來越多,但仍有許多科學家認為生命是在地球上自行形成的。他們提出了“原始湯”理論,認為在約40億年前,地球的海洋中存在著由閃電等強大能源與原始大氣中的物質反應形成的有機分子。為了驗證這一理論,科學家進行了實驗,讓電火花穿過類似原始大氣的混合氣體,結果成功形成了水溶性有機小分子,如氨基酸、氰化氫和甲醛等。

除了“原始湯”理論外,近年來海底熱液噴口作為生命搖籃的設想也備受關注。科學家認為,在海洋剛形成時,海底熱液活動頻繁且劇烈,為生命的誕生提供了獨特的條件。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袁訓來指出,海底熱液噴口具有穩定的液態水環境和獨特的化學梯度,是合成有機大分子化學反應的“天堂”。熱液噴口附近的金屬礦物作為優質催化劑,進一步促進了這些化學反應的發生。科學家還發現,代表所有生物“共同祖先”的微生物,絕大多數是從海底熱液環境中分離得到的超嗜熱古菌,這為生命起源於海底熱液噴口提供了關鍵證據。

關於生命起源的謎題仍然撲朔迷離。彗星可能為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而地球自身獨特的環境條件也完全有可能孕育出最初的生命。科學家們將繼續深入探索和研究,以期在未來揭開這一困擾人類已久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