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解放軍報
善用穴位按摩療法
■何永良 朱安龍
有的戰友在日常生活中或高強度訓練后,常會出現肌肉酸痛、疲勞等不適癥狀。中醫認為,肌肉酸痛與氣血耗損、經絡不暢、臟腑功能暫時失調有關。穴位按摩療法是中醫常用的放鬆方法,主要是通過對人體特定穴位應用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來調整人體氣血運行,激活人體自我調節和自我修復能力,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日常生活中適當應用穴位按摩療法,可以有效緩解肌肉酸痛、疲勞等癥狀。需要注意的是,按摩過程中要密切觀察官兵的反應,及時調整手法和力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在此,筆者整理了一些常用的中醫穴位按摩方法,分享給大家。
頭面部推拿放鬆。熬夜、用腦過度及頻繁的頭部動作等,可能會導致頭面部不適。如果得不到較好的休息和放鬆,容易引起關節或肌肉疼痛,嚴重時還可能出現頭痛、頭暈、記憶衰退、失眠等癥狀。當出現上述情況時,可對頭部穴位進行按揉。首先用拇指指腹從印堂穴(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的交點處)推至神庭穴(位於頭部,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處),重複3~5次;然後用中指指腹按揉太陽穴(眉梢與目外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持續15秒左右;最後用中指指腹點揉風池穴(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按揉穴位時要持續施力,以能耐受為度。一般重複3~5次,可達到緩解疲憊、活絡止痛的效果。
肩頸部推拿放鬆。有的戰友在武裝越野訓練結束后,常感覺肩頸部疼痛、僵硬、麻木。若長時間未得到緩解,可能誘發肩周炎、頸椎病等疾病。訓練后對緊張的肌肉進行適度的穴位按摩,可以促進局部血液迴圈、提高肌肉的柔韌性和彈性,緩解肌肉緊張與酸脹癥狀。具體操作方法如下:用拇指指腹依次點按肩貞穴(位於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后紋頭直上1寸處)、天宗穴(位於肩胛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和肩井穴(肩胛區,第七頸椎棘突與肩峰最外側點連線的中點)。點按時垂直向下點壓,先慢慢增加按壓力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保持5~10秒後,再慢慢減輕按壓力度。
腰背部推拿放鬆。如果訓練時腰部負荷過重、姿勢不正確或突然發生扭轉,可能會導致腰背部疼痛。按壓人體膀胱經上的特定穴位,可以促進氣血迴圈,有效緩解腰背部疼痛癥狀。膀胱經上的穴位包括肺俞穴(位於背部,第三胸椎下旁開1.5寸處)、膈俞穴(位於背部,第七胸椎下旁開1.5寸處)、肝俞穴(位於背部,第九胸椎下旁開1.5寸處)、大腸俞穴(位於腰部,第四腰椎下旁開1.5寸處)等穴位。建議每個穴位按揉1~2分鐘。此外,也可拍叩腰背,以雙手虛掌,自上而下沿脊柱兩側拍叩背部,重複數次。拍叩背部時,腕部要適度放鬆,保證力量均勻。需要注意的是,腰部不宜重拍,防止造成神經系統損傷。